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一种三维位置检测装置的研究及其在串联机器人标定上的应用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1.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第11-20页
        1.2.1 三维位置检测装置发展现状第11-15页
        1.2.2 串联机器人运动学标定研究现状第15-18页
        1.2.3 拉线传感器应用现状第18-20页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0-21页
第2章 三维位置检测装置系统设计第21-39页
    2.1 装置总体方案设计第21-22页
    2.2 装置机械结构设计第22-23页
    2.3 装置数学模型建立第23-34页
        2.3.1 空间解析几何法第24-28页
        2.3.2 空间解析几何法布局分析第28页
        2.3.3 海伦定理法第28-32页
        2.3.4 模型非线性方程组求解第32-33页
        2.3.5 装置测量空间分析第33-34页
    2.4 装置硬件及软件设计第34-38页
        2.4.1 硬件设计第34-35页
        2.4.2 软件设计第35-38页
    2.5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3章 三维位置检测装置误差分析及自标定第39-53页
    3.1 位置检测装置数学模型选择实验第39页
    3.2 位置检测装置精度测试及设计改进第39-45页
        3.2.1 装置检测精度测试实验第39-41页
        3.2.2 装置精度测试实验结果分析第41-43页
        3.2.3 装置设计改进第43-44页
        3.2.4 设计改进后精度测试第44-45页
    3.3 位置检测装置自标定第45-52页
        3.3.1 装置自标定方案设计第45-46页
        3.3.2 装置自标定误差模型建立第46-49页
        3.3.3 装置自标定测量实验第49-50页
        3.3.4 自标定误差参数辨识及补偿第50-51页
        3.3.5 装置自标定后精度测试实验及分析第51-52页
    3.4 三、四路布局拉线传感器测量精度对比实验第52页
    3.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4章 基于位置检测装置的串联机器人运动学标定方法研究第53-67页
    4.1 检测装置标定机器人可行性及关键性问题分析第53-56页
        4.1.1 标定机器人可行性分析第53页
        4.1.2 标定机器人面临的关键性问题分析第53-56页
    4.2 机器人运动学标定误差模型的建立第56-66页
        4.2.1 机器人运动学分析第56-59页
        4.2.2 绝对误差模型的建立及仿真验证第59-62页
        4.2.3 距离误差模型的建立及仿真验证第62-66页
    4.3 机器人标定后运动补偿方法研究第66页
    4.4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5章 装置测量附带力分析及机器人运动测量实验第67-83页
    5.1 位置检测装置测量附带力模型建立及影响分析第67-76页
        5.1.1 装置测量附带力分析第67页
        5.1.2 拉线传感器附带力-伸长量关系辨识实验第67-73页
        5.1.3 装置测量附带力模型建立第73-75页
        5.1.4 装置测量附带力影响分析第75-76页
    5.2 机器人运动学标定实验第76-79页
        5.2.1 机器人运动距离测量实验第77-78页
        5.2.2 机器人运动学参数辨识第78-79页
    5.3 位置检测装置动态测量功能第79-82页
        5.3.1 运动距离实时测量第79-80页
        5.3.2 运动速度、加速度实时测量第80页
        5.3.3 装置动态测量功能可行性验证实验第80-82页
    5.4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结论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8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表第89-90页
致谢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英汉新闻标题中的隐喻对比分析
下一篇:英汉情感表达的概念隐喻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