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选题的研究方法 | 第12页 |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2-14页 |
·创新点 | 第12-13页 |
·不足之处 | 第13-14页 |
第2章 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现状 | 第14-19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概念 | 第14-15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第14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 第14-15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 | 第15页 |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现状 | 第15-17页 |
·亚洲各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现状 | 第16页 |
·欧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现状 | 第16-17页 |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现状 | 第17-18页 |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现状 | 第17页 |
·我国主要省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现状 | 第17-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3章 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做法及实施途径 | 第19-29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可行性分析 | 第19-21页 |
·我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 第19-20页 |
·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可行性 | 第20-21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做法 | 第21-25页 |
·具有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筛选方式 | 第21-24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高职校园中的传承 | 第24-25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途径 | 第25-28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学生团体活动相结合 | 第25-26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专业建设相结合 | 第26-27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4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成就——以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第29-34页 |
·学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后的受益 | 第29-31页 |
·学生精神层面的变化 | 第29-30页 |
·相关专业学生理论知识水平的提升和专业技能的拓展 | 第30-31页 |
·教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后的受益 | 第31-32页 |
·教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的作用 | 第31-32页 |
·教师科研水平的提升 | 第32页 |
·学生管理部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后的受益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5章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背景下吉林市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设想 | 第34-37页 |
·围绕吉林市文化产业发展开展相关校园文化建设活动 | 第34-35页 |
·校园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 | 第34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与旅游文化研究开发 | 第34-35页 |
·结合地域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深入开展专门人才培养 | 第35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联动建设策略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