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建筑施工企业的动态能力构建与评价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绪论 | 第7-18页 |
·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7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7-8页 |
·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力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8-9页 |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第9-10页 |
·动态能力的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动态能力产生的渊源 | 第10-12页 |
·动态能力与静态能力辨析 | 第12-13页 |
·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的关系 | 第13-14页 |
·动态能力的内涵 | 第14-15页 |
·研究现状评述 | 第15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总体内容和框架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创新点 | 第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2 建筑施工企业动态能力的内涵及结构模型构建 | 第18-29页 |
·建筑施工企业特点 | 第18页 |
·建筑施工企业动态能力构建的动机 | 第18-20页 |
·内部动因 | 第18-19页 |
·外部动因 | 第19-20页 |
·建筑施工企业动态能力的界定 | 第20-21页 |
·建筑施工企业动态能力的特征分析 | 第21-23页 |
·建筑施工企业动态能力的系统特征分析 | 第21-22页 |
·建筑施工企业动态能力的演化 | 第22-23页 |
·建筑施工企业动态能力结构模型构建 | 第23-28页 |
·建模理论分析 | 第23-24页 |
·建筑施工企业动态能力结构模型 | 第24-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3 建筑施工企业动态能力形成机制及培育路径选择 | 第29-41页 |
·建筑施工企业动态能力形成机制分析 | 第29-37页 |
·识别机制 | 第30-31页 |
·反应机制 | 第31-32页 |
·整合机制 | 第32-33页 |
·学习机制 | 第33-35页 |
·创新机制 | 第35-37页 |
·建筑施工企业动态能力规划与培育 | 第37-40页 |
·规划的步骤 | 第37-38页 |
·培育途径 | 第38-39页 |
·能力类型与培育途径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4 建筑施工企业动态能力的评价及应用研究 | 第41-59页 |
·建筑施工企业动态能力评价指标的选择 | 第41-43页 |
·评价方法选择 | 第43-44页 |
·DIFF 综合评价思路 | 第44-48页 |
·DIFF 综合评价模型 | 第44-48页 |
·结果说明 | 第48页 |
·案例分析 | 第48-58页 |
·SJ 公司概况 | 第48-49页 |
·SJ 公司动态能力评价过程 | 第49-55页 |
·对策及建议 | 第55-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5 结论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 | 第64页 |
A. 作者在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4页 |
B. 作者在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