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缺血修饰性白蛋白测定法的建立及评价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6页 |
前言 | 第16-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3页 |
第一章 改良缺血修饰性白蛋白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23-3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3-25页 |
·材料 | 第23-24页 |
·试剂配制 | 第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25页 |
·统计分析 | 第25页 |
·结果 | 第25-32页 |
·最大吸收波长 | 第25-27页 |
·显色最佳时间及稳定性测定 | 第27-28页 |
·钻离子浓度范围的确定 | 第28页 |
·1-亚硝基-2-萘酚浓度范围的确定 | 第28-29页 |
·标本浓度范围的确定 | 第29-30页 |
·试剂稳定性 | 第30-31页 |
·抗凝剂影响试验 | 第31-32页 |
·讨论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6页 |
第二章 改良缺血修饰性白蛋白测定法的方法学评价 | 第36-5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9页 |
·材料 | 第36-37页 |
·试剂配制 | 第37页 |
·IMA的方法学评价 | 第37-39页 |
·统计分析 | 第39页 |
·结果 | 第39-48页 |
·精密度评价 | 第39-40页 |
·正确度评价 | 第40-42页 |
·干扰试验 | 第42-45页 |
·改良ACB试验线性评价 | 第45-46页 |
·分析灵敏度验证实验 | 第46-47页 |
·钴离子灵敏度对比试验 | 第47-48页 |
·讨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第三章 IMA在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 | 第52-58页 |
·对象和方法 | 第52-53页 |
·对象 | 第52页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52-53页 |
·实验方法 | 第53页 |
·结果 | 第53-55页 |
·IMA的比色检测结果 | 第53-54页 |
·ROC曲线下面积 | 第54-55页 |
·讨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8页 |
全文小结 | 第58-60页 |
一、研究论文总结 | 第58-59页 |
二、本研究的重要意义和后续研究设想 | 第59页 |
三、本研究的主要创新和成果 | 第59-60页 |
综述 | 第60-71页 |
中英文缩略语 | 第71-72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科研论文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统计学审稿证明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