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沟煤矿太原组灰岩上段富水性特征及矿井涌水水源判别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引言 | 第14-15页 |
1 绪论 | 第15-19页 |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本文研究内容、方法 | 第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主要完成工作量 | 第17-19页 |
2 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 | 第19-36页 |
·矿井位置、交通及自然地理 | 第19-20页 |
·地层及煤层 | 第20-24页 |
·地层 | 第20-22页 |
·煤层 | 第22-24页 |
·区域及矿井构造 | 第24-28页 |
·区域构造 | 第24-25页 |
·矿井构造 | 第25-28页 |
·区域水文地质 | 第28-32页 |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 第29-31页 |
·区域矿井水文地质特征 | 第31-32页 |
·矿井水文地质 | 第32-36页 |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 第32-34页 |
·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 第34-36页 |
3 灰岩岩溶发育特征 | 第36-46页 |
·勘探钻孔所揭露太原组灰岩的特征 | 第36-42页 |
·井田灰岩岩溶发育类型的初步分析与认识 | 第42-44页 |
·钻孔揭露灰岩岩溶发育描述 | 第42-43页 |
·岩溶发育类型的初步认识 | 第43-44页 |
·钻孔揭露陷落柱记录综述 | 第44-46页 |
4 灰岩富水性特征 | 第46-53页 |
·五沟矿太灰含水层水文地质单元边界条件 | 第46页 |
·含水层地下水位动态及太灰流场特征 | 第46-49页 |
·含水层水位动态 | 第46-49页 |
·太灰水流场特征 | 第49页 |
·灰岩富水性特征 | 第49-53页 |
·地面钻孔抽水试验显示灰岩富水性特征 | 第49-51页 |
·井下探放水孔显示灰岩富水性特征 | 第51-53页 |
5 井田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 第53-73页 |
·井田水化学特征 | 第53-59页 |
·水质变化规律 | 第54-59页 |
·涌水水源判别模型 | 第59-62页 |
·地下水的溶解氧 | 第62-64页 |
·岩溶水化学成分研究与应用 | 第64-73页 |
·碳酸盐矿物的溶沉判别 | 第64-71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71-73页 |
6 五沟煤矿突水水源判别研究 | 第73-85页 |
·水源判别模糊评判 | 第73-81页 |
·模糊判别原理 | 第73页 |
·数学模型 | 第73-74页 |
·模糊识别模式在五沟煤矿水源判别中的应用 | 第74-81页 |
·Bayes多类线性判别模型 | 第81-85页 |
·Bayes多类线性判别原理 | 第81-82页 |
·Bayes多类线性判别模型 | 第82-83页 |
·Bayes多类线性判别的应用 | 第83-85页 |
7 结论 | 第85-87页 |
·结论 | 第85-86页 |
·问题与不足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致谢 | 第91-93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