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材料论文--金属陶瓷材料论文

梯度结构Ti(C,N)基金属陶瓷制备技术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9页
   ·引言第14-15页
   ·金属陶瓷的制备技术第15-18页
     ·粉末的制备方法第15页
     ·混料方法第15-16页
     ·成型方法第16页
     ·烧结工艺第16-17页
     ·后处理第17-18页
   ·TI(C, N)基金属陶瓷的组织及性能第18-20页
     ·金属陶瓷物相组成第18页
     ·硬质相的热力学稳定性第18-20页
     ·环形相的结构特点及形成机制第20页
   ·梯度结构金属陶瓷与硬质合金研究现状第20-25页
     ·固相烧结法第21页
     ·液相烧结法第21-22页
     ·原位扩散法第22-24页
     ·浸渗第24-25页
   ·双辉等离子渗金属技术发展与应用现状第25-27页
   ·本文的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第27-29页
第二章 试验材料制备及分析测试第29-38页
   ·引言第29页
   ·粉末的原始条件及成分配方第29-31页
     ·配料时所用粉末的原始条件第29-30页
     ·成分配方第30-31页
   ·TI(C, N)基金属陶瓷制备工艺第31-34页
   ·梯度结构TI(C, N)基金属陶瓷制备技术第34-36页
     ·试验材料第34页
     ·渗具布置第34-35页
     ·试验设备及操作过程第35-36页
   ·分析与检测第36-38页
     ·抗弯强度测试第36页
     ·硬度及摩擦系数测试第36-37页
     ·微观组织结构分析第37-38页
第三章 冷却方式对金属陶瓷显微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第38-43页
   ·引言第38页
   ·试验方法第38页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38-42页
     ·冷却方式对显微组织结构的影响第38-40页
     ·冷却方式对金属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第40-42页
   ·本章小节第42-43页
第四章 双辉等离子渗碳制备梯度结构TI(C, N)基金属陶瓷第43-53页
   ·引言第43页
   ·试验方法第43-44页
     ·基体材料的准备第43-44页
     ·双辉等离子渗碳工艺参数的确定第44页
   ·渗碳后TI(C, N)基金属陶瓷显微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特点第44-49页
     ·显微组织形貌第44-45页
     ·成分分布第45-46页
     ·相组成第46-47页
     ·力学性能第47-48页
     ·摩擦磨损特性第48-49页
   ·主要工艺参数对TI(C, N)基金属陶瓷梯度结构形成的影响第49-51页
     ·渗碳时间对TI(C, N)基金属陶瓷梯度结构形成的影响第49-51页
     ·渗碳温度对TI(C, N)基金属陶瓷梯度结构形成的影响第51页
   ·NI 含量对TI(C, N)基金属陶瓷贫粘结相层形成的影响第51-52页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五章 梯度结构TI(C, N)基金属陶瓷TEM 分析第53-58页
   ·引言第53页
   ·薄膜试样的制备第53页
   ·基体材料的组织结构特点第53-55页
   ·梯度结构层的组织结构特点第55-57页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六章 等离子氮化制备梯度结构TI(C, N)基金属陶瓷第58-64页
   ·引言第58页
   ·试验方法第58-59页
     ·试样制备第58页
     ·性能测试第58-59页
   ·试验结果与讨论第59-62页
   ·摩擦磨损特性第62-63页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第64-66页
   ·本文主要结论第64页
   ·本文创新之处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1页
致谢第71-72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双层辉光等离子渗技术制备Al2O3防氚渗透涂层
下一篇:焊接热影响区固态相变过程组织模拟软件平台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