榅桲果实部分化学成分提取及其生物活性初步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3-25页 |
·榅桲植物概述 | 第13-14页 |
·榅桲植物简介 | 第13-14页 |
·榅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植物蛋白质的概况 | 第14-16页 |
·植物蛋白质的生理作用 | 第14-16页 |
·对肝炎后进行性肝硬化的营养支持作用 | 第15页 |
·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 第15-16页 |
·抗肿瘤作用 | 第16页 |
·维生素 E 的研究概况 | 第16-19页 |
·维生素 E 的简介 | 第16-17页 |
·维生素 E 的生理功能 | 第17页 |
·维生素 E 的应用 | 第17-18页 |
·VE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 第17-18页 |
·VE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 第18页 |
·VE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 | 第18页 |
·维生素 E 的提取及测定方法 | 第18-19页 |
·黄酮类化合物概况 | 第19-23页 |
·黄酮类的药理作用简介 | 第20-22页 |
·黄酮类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 第20页 |
·黄酮类对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作用 | 第20-21页 |
·黄酮类对消化、呼吸系统的作用 | 第21页 |
·黄酮类的保护肝脏作用 | 第21页 |
·黄酮类的其它作用 | 第21-22页 |
·黄酮类的提取方法简介 | 第22-23页 |
·黄酮类的传统提取方法 | 第22页 |
·黄酮类的现代提取方法[36、37] | 第22-23页 |
·本研究的选题意义与内容 | 第23-24页 |
·特色与创新 | 第24-25页 |
第二部分 实验与结论 | 第25-69页 |
第一章 榅桲果实化学成分的定性预实验 | 第25-32页 |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25-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水提取液的制备 | 第26页 |
·石油醚提取液的制备 | 第26页 |
·乙醇提取液的制备 | 第26-27页 |
·化学成分专项预实验 | 第27页 |
·黄酮类化合物的定性检测 | 第27页 |
·生育酚类的定性检测 | 第27页 |
·试剂及其配制 | 第27-28页 |
·预实验方法 | 第28-3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2页 |
·化学成分专项预实验结果 | 第31页 |
·榅桲果实的化学成分 | 第31-32页 |
第二章 榅桲果实部分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 | 第32-55页 |
·榅桲果实蛋白质的提取及定量分析 | 第32-35页 |
·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33页 |
·实验方法 | 第33-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35页 |
·榅桲果实维生素 E 的提取及定量检测 | 第35-39页 |
·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35-36页 |
·实验方法 | 第36-37页 |
·榅桲果实粗脂肪含量测定 | 第36页 |
·标准溶液的制备 | 第36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28] | 第36-37页 |
·榅桲籽中 VE的提取[55] | 第3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7-39页 |
·榅桲籽粗脂肪的提取 | 第37-38页 |
·榅桲籽维生素 E 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 第38-39页 |
·榅桲果实中熊果酸、齐墩果酸含量的测定 | 第39-41页 |
·材料与仪器、试剂 | 第39页 |
·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色谱条件 | 第39-40页 |
·三萜酸标准储备溶液的制备 | 第40页 |
·供试样品液的制备 | 第4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0-41页 |
·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 | 第40页 |
·样品的测定 | 第40-41页 |
·榅桲籽出油率及脂肪酸的 GC-MS 分析 | 第41-45页 |
·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41-42页 |
·实验方法 | 第42-43页 |
·选择提取溶剂的原理 | 第42页 |
·提取溶剂的选择 | 第42页 |
·GC-MS 测试样品的制备 | 第42-43页 |
·GC-MS 联用仪测试条件 | 第4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3-45页 |
·提取溶剂的选择 | 第43页 |
·榅桲籽出油率的测定 | 第43-44页 |
·榅桲籽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 第44-45页 |
·榅桲果实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含量测定 | 第45-53页 |
·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46页 |
·实验方法 | 第46-48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6页 |
·提取溶剂的确定 | 第46-47页 |
·方法学考察[61-64] | 第47页 |
·单因素实验[37、65、66] | 第47-48页 |
·正交实验设计 | 第4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8-53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8-49页 |
·提取溶剂的确定 | 第49页 |
·方法学考察 | 第49-50页 |
·单因素实验 | 第50-52页 |
·正交试验 | 第52-53页 |
·讨论 | 第53页 |
·榅桲果实化学成分测定小结 | 第53-55页 |
第三章 榅桲果实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分离纯化 | 第55-69页 |
·榅桲果实有效成分早期分离纯化 | 第56-58页 |
·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56页 |
·实验方法 | 第56-57页 |
·材料的预处理和榅桲果实醇提物的制备 | 第56页 |
·用不同极性的溶剂萃取醇提物 | 第56-5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7-58页 |
·榅桲果实醇提物各萃取部位抑菌作用的比较 | 第58-60页 |
·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58页 |
·实验方法[70] | 第58-60页 |
·菌种活化 | 第58-59页 |
·菌悬液的制备 | 第59页 |
·含菌平板的制备 | 第59页 |
·含药滤纸片的制备 | 第59页 |
·抑菌效力的测定 | 第59-6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0页 |
·榅桲果实醇提物各萃取部位抗氧化作用的比较 | 第60-64页 |
·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61页 |
·实验方法 | 第61-62页 |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活性的测定 | 第61-62页 |
·清除亚硝酸盐自由基的测定 | 第62页 |
·羟自由基(·OH)清除活性的测定 | 第6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2-64页 |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活性的测定 | 第62-63页 |
·亚硝酸盐自由基清除活性的测定 | 第63-64页 |
·羟自由基(·OH)清除活性的测定 | 第64页 |
·榅桲果实有效成分后期分离纯化 | 第64-69页 |
·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定性检测 | 第65页 |
·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色谱分离 | 第65-68页 |
·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硅胶柱层析分离 | 第65-67页 |
·TLC 检测 | 第67-68页 |
·乙酸乙酯部位分离结果 | 第68-6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附录 | 第76-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硕士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80页 |
作者简介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