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舟曲锁儿头滑坡变形破坏机制及稳定性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17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方法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滑坡变形机理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滑坡防治工程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2章 滑坡区环境地质条件 | 第17-27页 |
·地理位置 | 第17页 |
·气象水文 | 第17-19页 |
·地形地貌 | 第19-21页 |
·地层岩性 | 第21-23页 |
·前第四系 | 第21-22页 |
·第四系(Q4) | 第22页 |
·岩土体工程类型及特征 | 第22-23页 |
·地质构造 | 第23-24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4-25页 |
·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 第25-27页 |
第3章 滑坡的基本特征 | 第27-38页 |
·滑坡的形态、规模及边界特征 | 第27-28页 |
·滑坡的结构特征 | 第28-32页 |
·滑体的特征 | 第28-30页 |
·滑床的特征 | 第30-31页 |
·滑带土 | 第31-32页 |
·滑坡的分区及基本特征 | 第32-36页 |
·滑坡后缘上段平台区特征 | 第33页 |
·滑坡中段变形区特征 | 第33-34页 |
·滑坡下段特征 | 第34-35页 |
·滑坡前缘变形区特征 | 第35-36页 |
·滑坡变形破坏特征 | 第36-38页 |
·局部剧变变形迹象 | 第36-37页 |
·整体缓慢蠕滑变形迹象 | 第37-38页 |
第4章 滑坡变形机制分析 | 第38-57页 |
·滑坡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40页 |
·基本地质条件影响因素 | 第38-39页 |
·环境外动力影响因素 | 第39-40页 |
·滑坡的成因机制分析 | 第40-44页 |
·滑坡形成演化过程 | 第40-43页 |
·后期分级蠕滑-拉裂变形破坏 | 第43-44页 |
·滑坡变形破坏分析 | 第44-48页 |
·滑坡整体变形破坏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48-51页 |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48页 |
·模型参数的选取 | 第48-49页 |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49-51页 |
·局部变形破坏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51-55页 |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51-52页 |
·模型参数的选取 | 第52页 |
·局部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52-55页 |
·相似工程类比 | 第55-57页 |
第5章 滑坡的稳定性分析及评价 | 第57-76页 |
·滑坡稳定性分析 | 第57-63页 |
·计算参数的选取及计算剖面的确定 | 第58-61页 |
·计算原理 | 第61-62页 |
·计算模型及工况 | 第62页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62-63页 |
·滑坡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 第63-66页 |
·计算方法及方案设计 | 第64页 |
·敏感性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64-66页 |
·滑坡稳定性数值模拟 | 第66-72页 |
·有限元计算边坡稳定系的理论 | 第66-68页 |
·模型的建立及参数的选取 | 第68-69页 |
·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 第69-72页 |
·滑坡防治方案建议 | 第72-75页 |
·地表截排水措施 | 第73页 |
·地下排水措施 | 第73-74页 |
·坡面夯实措施 | 第74页 |
·江边防冲刷石笼防护措施 | 第74页 |
·抗滑桩治理措施 | 第74页 |
·滑坡监测网的布置 | 第74-75页 |
·小结 | 第75-76页 |
第6章 结论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82-83页 |
附录 A 甘肃舟曲锁儿头滑坡工程地质平面图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