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1. 前言 | 第14-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文献综述 | 第16-18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研究意义 | 第19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9-20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2. 理论基础 | 第21-29页 |
·金融控股公司概述 | 第21-25页 |
·金融控股公司的产生背景 | 第21页 |
·金融控股公司的概念 | 第21-22页 |
·金融控股公司的分类 | 第22-24页 |
·金融控股公司的特征和效益分析 | 第24-25页 |
·激励相容理论概述 | 第25-29页 |
·激励相容的基本概念 | 第25-26页 |
·激励相容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 第26-27页 |
·激励相容理论在金融监管中的提出 | 第27-29页 |
3.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现状分析 | 第29-37页 |
·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博弈分析 | 第29-30页 |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主要原因分析 | 第30-33页 |
·金融控股公司监管体制现状分析 | 第33-34页 |
·金融控股公司监管体制的激励相容性分析 | 第34-37页 |
·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公共产品特性及其影响 | 第34页 |
·激励不相容的表现形式 | 第34-36页 |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体制的激励相容分析及总体评价 | 第36-37页 |
4. 金融控股公司激励相容监管机制的案例分析 | 第37-48页 |
·金融控股公司监管中委托—代理模型的建立 | 第37-42页 |
·委托—代理模型简介 | 第37-39页 |
·金融控股公司与监管机构之问委托—代理模型的建立 | 第39-42页 |
·模型应用—监管机构与中信集团公司激励机制相容情况的案例分析 | 第42-44页 |
·对中信集团公司监管概述 | 第42-44页 |
·对中信集团公司监管情况的具体分析 | 第44-46页 |
·监管机构在对中信的监管方面存在的优缺点 | 第44-45页 |
·监管机构与中信集团的不相容性分析 | 第45-46页 |
·探讨何种激励监管方式更适合对中信集团的监管 | 第46-48页 |
5.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体制设计的政策建议 | 第48-59页 |
·金融控股集团发展提出了新的监管问题 | 第48-49页 |
·美国监管体制改革对我国启示 | 第49-51页 |
·我国当前的监管现状及对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设计 | 第51-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后记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