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概念界定与研究框架 | 第13-16页 |
·概念界定 | 第13-16页 |
·研究框架 | 第16页 |
·理论视角与研究方法 | 第16-20页 |
·理论视角 | 第16-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创新与不足 | 第20-21页 |
·创新之处 | 第20页 |
·不足之处 | 第20-21页 |
第2章 新农合的利益主体及其相关性 | 第21-27页 |
·河南省新农合发展现状及其利益主体 | 第21-25页 |
·河南省新农合发展现状 | 第21-23页 |
·新农合的利益主体 | 第23-25页 |
·新农合中利益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 第25-27页 |
第3章 新农合中道德风险的表现形式与社会后果 | 第27-36页 |
·新农合中道德风险的表现形式 | 第27-31页 |
·参合农民的过度医疗消费 | 第27-28页 |
·定点医疗机构的过度医疗供给 | 第28-30页 |
·医患合谋的道德风险 | 第30-31页 |
·新农合中道德风险的社会后果 | 第31-36页 |
·农村医疗费用的大幅度增长 | 第31-34页 |
·制度成本与效率的张力 | 第34页 |
·医方信誉系统的受损 | 第34-36页 |
第4章 新农合中道德风险的生成机制 | 第36-47页 |
·新农合中道德风险的原因 | 第36-41页 |
·参合农民道德风险的原因 | 第36-38页 |
·定点医疗机构道德风险的原因 | 第38-41页 |
·医疗保险机构和参合农民之间的博弈 | 第41-43页 |
·医疗保险机构和医疗机构之间的博弈 | 第43-45页 |
·参合农民和医疗机构之间的博弈 | 第45-47页 |
第5章 新农合中道德风险的规避策略 | 第47-56页 |
·参合农民道德风险约束机制的强化 | 第47-50页 |
·共付保险制 | 第47-48页 |
·扩大拒保范围 | 第48-49页 |
·加强道德法律教育 | 第49-50页 |
·定点医疗机构道德风险约束机制的改革 | 第50-54页 |
·采取适当的支付方式 | 第50-51页 |
·完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 | 第51-52页 |
·建立信用评价机制 | 第52-53页 |
·引入竞争机制 | 第53-54页 |
·新农合经办机构职能的完善 | 第54-56页 |
·加大监督的力度 | 第54页 |
·建立完善的医疗服务信息系统 | 第54-55页 |
·优化人力资源 | 第55-56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卷内备考表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