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学论文--经济学分支科学论文--发展经济学论文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1 绪论第1-16页
 1.1 关于选题及其意义第10-11页
 1.2 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第11-12页
  1.2.1 主要研究目标第11页
  1.2.2 主要内容第11-12页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2-13页
 1.4 论文创新要点第13-16页
2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依据、涵义及其基本形式第16-31页
 2.1 跳跃式经济增长与跳跃式经济发展的关系第16-18页
  2.1.1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第16页
  2.1.2 跳跃式经济增长与跳跃式经济发展第16-18页
 2.2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依据第18-22页
  2.2.1 跳跃式平衡发展理论第18-19页
  2.2.2 跳跃式非平衡发展理论第19-22页
 2.3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涵义及其基本形式第22-31页
  2.3.1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涵义第22页
  2.3.2 两种不同的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市场诱导型分工演进模式与政府主导型制度结构变迁模式第22-25页
  2.3.3 政府主导型制度结构变迁模式不同于计划主导型大推进工业化模式第25-28页
  2.3.4 市场诱导型分工演进模式与政府主导型制度结构变迁模式是有机的统一第28-31页
3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决定因素、实现条件、主要特点和实现途径第31-41页
 3.1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决定因素第31-34页
 3.2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条件第34-36页
 3.3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特点第36-38页
 3.4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第38-41页
4 跳跃式经济增长率的界定及其跳跃式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第41-49页
 4.1 跳跃式经济增长率的界定第41-45页
 4.2 跳跃式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第45-49页
5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经济机制第49-65页
 5.1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动力机制第49-55页
  5.1.1 直接动力结构第49-55页
  5.1.2 经济利益是最终动因第55页
 5.2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运行机制第55-65页
  5.2.1 市场机制第55-56页
  5.2.2 政府主导的制度结构变迁机制第56-59页
  5.2.3 报酬递增机制第59-62页
  5.2.4 自增强机制第62-65页
6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协调分析第65-74页
 6.1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协调的理论依据第65-66页
 6.2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协调的客观依据第66-67页
  6.2.1 一元调节模式失灵第66页
  6.2.2 市场经济发育不足第66-67页
  6.2.3 制度结构和经济结构的低水平均衡状态第67页
 6.3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协调过程第67-68页
 6.4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协调机制第68页
 6.5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协调的主要途径第68-74页
  6.5.1 宏观调控政策的协调第68-70页
  6.5.2 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第70-71页
  6.5.3 制度结构的协调第71-72页
  6.5.4 产业结构的协调第72-74页
7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制度结构和政策结构效应第74-84页
 7.1 制度结构与政策结构及其关系第74-78页
  7.1.1 制度结构及其关系第74-75页
  7.1.2 政策结构及其关系第75-76页
  7.1.3 制度结构与政策结构的整体效应第76-78页
 7.2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制度结构效应第78-79页
 7.3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政策结构效应第79-84页
  7.3.1 宏观政策调控机制第79-80页
  7.3.2 改革开放以来的宏观调控政策结构效应第80-81页
  7.3.3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宏观政策结构调控途径第81-84页
8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产业结构效应第84-98页
 8.1 产业结构跳跃效应和产业结构协调效应及其实现第84-88页
  8.1.1 产业结构的动态演进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第84-85页
  8.1.2 产业结构跳跃效应与产业结构协调效应的内在统一性第85-87页
  8.1.3 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主要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第87-88页
 8.2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产业结构创新效应与结构模仿效应第88-90页
  8.2.1 产业结构创新效应与结构模仿效应的特点第88页
  8.2.2 技术发展对产业结构效应的影响第88-89页
  8.2.3 提高产业结构效应的途径第89-90页
 8.3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产业结构成长效应第90-93页
  8.3.1 产业结构成长效应的决定因素及其实质第90-91页
  8.3.2 知识经济下产业结构成长的对策第91-93页
 8.4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产业结构技术效应第93-98页
  8.4.1 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协调升级第93-95页
  8.4.2 产业技术模仿与创新效应第95-98页
9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区域经济增长结构效应第98-109页
 9.1 区域经济增长结构效应理论述评第98-102页
  9.1.1 区域经济平衡增长结构效应理论第98-99页
  9.1.2 区域经济非平衡增长结构效应理论第99-101页
  9.1.3 区域经济增长结构效应理论评价第101-102页
 9.2 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结构效应的实证分析第102-109页
  9.2.1 区域经济增长结构效应的地带性第102-105页
  9.2.2 区域经济增长结构效应的阶段性第105-106页
  9.2.3 区域经济增长结构效应的产业集聚性第106-107页
  9.2.4 区域经济增长结构效应的开放性第107-109页
10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证分析第109-121页
 10.1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差距第109-111页
  10.1.1 经济增长因素对比第109-110页
  10.1.2 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比较第110-111页
 10.2 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跳跃历程透视第111-114页
  10.2.1 香港的腾飞第111-112页
  10.2.2 中国台湾经济的超速发展第112页
  10.2.3 韩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第112-113页
  10.2.4 新加坡经济的跳跃发展第113页
  10.2.5 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第113-114页
 10.3 沿海新兴工业省份的经济跳跃实践第114-116页
  10.3.1 沿海新兴工业省份经济跳跃结构分析第114-115页
  10.3.2 沿海新兴工业省份经济跳跃机理分析第115-116页
 10.4 西部地区经济跳跃展望第116-121页
  10.4.1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症结第116-118页
  10.4.2 西部地区经济跳跃发展的主要途径第118-121页
结论和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第121-123页
致谢第123-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28页
附录第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效率原则下的企业制度创新体系研究
下一篇:中国风险投资形成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