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 论 | 第1-15页 |
1.1 概述 | 第10-12页 |
1.2 现状与趋势 | 第12-14页 |
1.3 本文内容简介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滚动轴承的故障特征分析 | 第15-29页 |
2.1 概述 | 第15页 |
2.2 滚动轴承失效的基本形式 | 第15-18页 |
2.2.1 滚动轴承的磨损失效 | 第15-16页 |
2.2.2 滚动轴承的疲劳失效 | 第16页 |
2.2.3 滚动轴承的腐蚀失效 | 第16页 |
2.2.4 滚动轴承的断裂失效 | 第16页 |
2.2.5 滚动轴承的压痕失效 | 第16-17页 |
2.2.6 滚动轴承的胶合失效 | 第17-18页 |
2.3 滚动轴承的振动类型及故障特征分析 | 第18-26页 |
2.3.1 滚动轴承的旋转机构 | 第18-19页 |
2.3.2 滚动轴承的振动类型 | 第19-26页 |
2.3.2.1 滚动轴承的固有振动频率 | 第20页 |
2.3.2.2 滚动轴承的缺陷特征频率 | 第20-21页 |
2.3.2.3 滚动轴承的振动及其故障特征 | 第21-26页 |
2.4 滚动轴承的振动监测方法 | 第26-29页 |
2.4.1 测量位置和方向的选择 | 第26-27页 |
2.4.2 测量参数的选择 | 第27页 |
2.4.3 测量周期的确定 | 第27页 |
2.4.4 测量标准的确定 | 第27-29页 |
第三章 齿轮故障特征分析 | 第29-39页 |
3.1 概述 | 第29页 |
3.2 齿轮的失效形式 | 第29-32页 |
3.2.1 齿轮的疲劳断裂失效 | 第29-30页 |
3.2.2 齿轮的磨料磨损失效 | 第30页 |
3.2.3 齿轮的粘附磨损或擦伤失效 | 第30页 |
3.2.4 齿轮的剥落失效 | 第30-32页 |
3.3 齿轮的振动类型及故障特征 | 第32-34页 |
3.3.1 齿轮的固有振动 | 第32页 |
3.3.2 齿轮的啮合振动 | 第32页 |
3.3.3 齿轮磨损引起的振动 | 第32-33页 |
3.3.4 齿轮偏心引起的振动 | 第33-34页 |
3.3.5 齿轮不同轴引起的振动 | 第34页 |
3.3.6 齿轮局部异常引起的振动 | 第34页 |
3.4 齿轮振动信号的特征 | 第34-39页 |
3.4.1 啮合频率及其各次谐波 | 第35页 |
3.4.2 隐含成分 | 第35页 |
3.4.3 调制效应产生边频带 | 第35-36页 |
3.4.3.1 幅值调制 | 第36页 |
3.4.3.2 调频效应 | 第36页 |
3.4.4 轴速频率及其低次谐波 | 第36页 |
3.4.5 啮合频率及其各次谐波的分析 | 第36-37页 |
3.4.6 边带分析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滚动轴承与齿轮的振动信号分析及故障诊断方法 | 第39-63页 |
4.1 时域统计分析方法 | 第39-41页 |
4.1.1 有效值和峰值判断法 | 第39-40页 |
4.1.2 峰值指标 | 第40页 |
4.1.3 歪度指标和峭度指标 | 第40-41页 |
4.1.4 其它无量纲示性指标 | 第41页 |
4.2 相关分析方法 | 第41-44页 |
4.2.1 自相关函数的快速傅利叶交换计算方法 | 第43页 |
4.2.2 互相关函数的快速傅利叶变换计算方法 | 第43-44页 |
4.3 功率谱分析方法 | 第44-50页 |
4.3.1 功率谱密度函数的数学分析 | 第45-50页 |
4.3.1.1 通过有限范围快速傅利叶变换计算功率谱密度函数的估计公式 | 第45-46页 |
4.3.1.2 功率谱密度函数泄漏及加零处理 | 第46-47页 |
4.3.1.3 数字功率谱估计的误差与平滑 | 第47-49页 |
4.3.1.4 谱分析的基本步骤 | 第49页 |
4.3.1.5 互功率谱密度函数分析 | 第49-50页 |
4.4 包络分析方法 | 第50-54页 |
4.4.1 包络分析法进行故障诊断的原理 | 第51页 |
4.4.2 希尔伯特变换 | 第51-52页 |
4.4.3 希伯尔交换的解调原理 | 第52-53页 |
4.4.4 希伯尔变换的计算方法 | 第53-54页 |
4.5 相关解调法 | 第54-59页 |
4.5.1 相关函数的降噪特性 | 第54-55页 |
4.5.2 相关函数的调制特性 | 第55页 |
4.5.3 相关解调法 | 第55-56页 |
4.5.4 两种解调方法的实验比较 | 第56页 |
4.5.5 结论 | 第56-59页 |
4.6 倒频谱分析方法 | 第59-61页 |
4.6.1 倒频谱 | 第60页 |
4.6.2 倒频谱与解卷积 | 第60-61页 |
4.7 齿轮振动信号的周期分段采样分析法 | 第61-62页 |
4.8 齿轮振动信号的时域平均法 | 第62-63页 |
第五章 系统设计及软件实现 | 第63-73页 |
5.1 系统设计要点 | 第63-65页 |
5.1.1 所设计的系统应具有吸收利用新技术的能力 | 第63页 |
5.1.2 所设计的系统应充分保证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第63页 |
5.1.3 所设计的系统应具有完善的为实现诊断而必须的各种功能 | 第63-64页 |
5.1.4 操作使用尽可能地简单方便 | 第64页 |
5.1.5 系统应具有合理的性能价格比 | 第64-65页 |
5.2 系统设计及实现 | 第65-68页 |
5.2.1 系统概述 | 第65页 |
5.2.2 系统组成及功能设计 | 第65-68页 |
5.2.2.1 数据采集 | 第66页 |
5.2.2.2 数据预处理 | 第66-67页 |
5.2.2.3 幅值域参数计算 | 第67页 |
5.2.2.4 频域分析 | 第67-68页 |
5.2.2.5 时域分析 | 第68页 |
5.2.2.6 趋势分析 | 第68页 |
5.3 软件实现 | 第68-73页 |
第六章 实验验证 | 第73-85页 |
6.1 概述 | 第73页 |
6.2 信号仿真验证 | 第73页 |
6.3 实验室功能验证 | 第73-85页 |
6.3.1 转子系统 | 第73-79页 |
6.3.2 测量系统 | 第79-80页 |
6.3.3 功能验证 | 第80-85页 |
第七章 结论及建议 | 第85-87页 |
7.1 结论 | 第85-86页 |
7.2 建议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89页 |
致 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