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4页 |
前言 | 第14-15页 |
第一部分 环境审计研究综述 | 第15-29页 |
一、 环境审计研究的现状 | 第16-24页 |
(一) 关于环境审计动因理论 | 第17-21页 |
(二) 关于环境审计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三) 关于环境审计理论结构 | 第23-24页 |
二、 环境审计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4-29页 |
(一) 环境审计研究与环境会计研究相脱节 | 第24-26页 |
(二) 环境审计研究与其他类型审计理论相脱节 | 第26-27页 |
(三) 环境审计基本理论研究与环境审计应用理论研究相脱节 | 第27-28页 |
(四) 环境审计研究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脱节 | 第28-29页 |
第二部分 环境审计理论结构的探讨 | 第29-32页 |
一、 环境审计理论结构的构建基点 | 第29-30页 |
二、 环境审计理论结构的构成要素 | 第30-32页 |
第三部分 环境审计目标与本质的探讨 | 第32-42页 |
一、 环境审计目标 | 第32-33页 |
(一) 环境审计的总体目标 | 第32页 |
(二) 环境审计的具体目标 | 第32-33页 |
二、 环境审计本质 | 第33-42页 |
(一) 国内外有关环境审计定义的研究 | 第34-37页 |
(二) 对环境审计本质认识的逐渐深化 | 第37页 |
(三) 对环境审计属性认识的演变 | 第37-42页 |
第四部分 环境审计假设和职能的探讨 | 第42-47页 |
一、 环境审计假设 | 第42-45页 |
(一) 环境审计假设的基本内容 | 第42-44页 |
(二) 环境审计假设在环境审计理论中的作用 | 第44-45页 |
二、 环境审计职能 | 第45-47页 |
第五部分 环境审计准则的探讨 | 第47-53页 |
一、 一般准则 | 第47-48页 |
二、 工作准则 | 第48-50页 |
三、 报告准则 | 第50-53页 |
第六部分 环境审计的客体、内容和主体的探讨 | 第53-57页 |
一、 环境审计的客体和内容 | 第53-54页 |
二、 环境审计的主体 | 第54-57页 |
第七部分 环境审计过程和技术方法的探讨 | 第57-66页 |
一、 环境审计的过程 | 第57-63页 |
(一) 环境审计的准备阶段 | 第57-58页 |
(二) 环境审计的实施阶段 | 第58页 |
(三) 环境审计的报告阶段 | 第58-63页 |
二、 环境审计的技术和方法 | 第63-66页 |
(一) 对比分析法 | 第63-64页 |
(二) 成本-效益分析法 | 第64-65页 |
(三) 环境费用效果分析法 | 第65-66页 |
第八部分 环境会计相关问题探讨 | 第66-79页 |
一、 环境会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66-68页 |
二、 环境会计要素 | 第68-70页 |
(一) 环境资产 | 第68-69页 |
(二) 环境负债 | 第69页 |
(三) 环境收入 | 第69页 |
(四) 环境费用 | 第69-70页 |
(五) 环境利润 | 第70页 |
(六) 环境权益 | 第70页 |
三、 环境会计计量 | 第70-73页 |
(一) 环境会计计量的特点 | 第70-71页 |
(二) 环境会计的计量方法 | 第71-73页 |
四、 环境会计报告 | 第73-79页 |
(一) 企业环境会计报告的内容和披露方式 | 第74-77页 |
(二)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的现实选择 | 第77-79页 |
第九部分 开展我国环境审计的几点思考 | 第79-83页 |
一、 我国环境审计开展的策略 | 第79-81页 |
(一) 我国环境审计开展的步骤 | 第79-80页 |
(二) 我国环境审计开展的重点 | 第80-81页 |
二、 我国开展环境审计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后记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