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20页 |
·标准模型(SM)概述 | 第9-13页 |
·SM存在的问题及新物理简述 | 第13-17页 |
·工作简介 | 第17-20页 |
第二章 SM预言的Higgs粒子 | 第20-40页 |
·Higgs粒子的耦合 | 第20-22页 |
·Higgs粒子的衰变 | 第22-26页 |
·Higgs粒子的产生 | 第26-40页 |
·Higgs粒子在LHC上的产生和探测 | 第32-36页 |
·Higgs粒子在ILC上的产生和探测 | 第36-40页 |
第三章 左右Twin Higgs(LRTH)模型综述 | 第40-52页 |
·左右手对称(LR)模型概述 | 第40-42页 |
·LRTH模型主要内容 | 第42-46页 |
·LRTH模型预言的标量粒子 | 第46-52页 |
第四章 具有T宇称的最小Higgs(LHT)模型简介 | 第52-58页 |
·小Higgs理论的主要思想 | 第52页 |
·最小Higgs(LH)模型简介 | 第52-55页 |
·LHT模型主要内容 | 第55-58页 |
第五章 LRTH模型预言的标量粒子的成对产生 | 第58-79页 |
·中性标量粒子在ILC和LHC上的成对产生 | 第58-67页 |
·在ILC上的成对产生 | 第58-60页 |
·在LHC上的成对产生 | 第60-66页 |
·小结 | 第66-67页 |
·标量粒子通过γγ对撞的成对产生 | 第67-79页 |
·中性标量粒子通过γγ的成对产生 | 第68-75页 |
·荷电标量粒子通过γγ的成对产生 | 第75-78页 |
·小结 | 第78-79页 |
第六章 LHT模型在ILC上的轻子味破坏信号 | 第79-88页 |
·LHT模型对LFV过程e~+e~-→l_il_j的贡献 | 第79-83页 |
·LHT模型对LFV过程γγ→l_il_j的贡献 | 第83-86页 |
·小结 | 第86-88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8-91页 |
附录 | 第91-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9页 |
博士期间完成的论文 | 第109-111页 |
致谢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