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商业法制研究--基于法律思想视角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导论 | 第14-26页 |
一、选题理由 | 第14-19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9-21页 |
三、学术意义 | 第21-23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23-26页 |
第一章 宋代商业立法概述 | 第26-54页 |
第一节 宋代主要商业立法 | 第27-35页 |
一、诏制《宋刑统》 | 第27-28页 |
二、编敕 | 第28-30页 |
三、编例 | 第30-32页 |
四、编撰条法事类 | 第32页 |
五、汇编市舶救令 | 第32-35页 |
第二节 宋代商业立法发达的经济基础 | 第35-43页 |
一、市场活动的增强 | 第35-38页 |
二、商人地位的提高 | 第38-42页 |
三、海外贸易的繁盛 | 第42-43页 |
第三节 宋代商业立法发达的政治因素 | 第43-52页 |
一、宽松自由的政治氛围 | 第43-44页 |
二、积贫积弱政局的形成 | 第44-47页 |
三、以法治国方略的确立 | 第47-52页 |
小结 | 第52-54页 |
第二章 宋代商业法制与传统法律思想的契合 | 第54-89页 |
第一节 宋代商业法制与传统抑商思想 | 第55-60页 |
一、传统抑商法律思想内涵 | 第55-56页 |
二、宋代商业法制中的抑商思想 | 第56-60页 |
第二节 宋代商业法制与传统义务本位思想 | 第60-76页 |
一、传统义务本位法律思想内涵 | 第60-64页 |
二、宋代商业法制中的义务本位思想 | 第64-76页 |
第三节 宋代商业法制与传统重刑思想 | 第76-87页 |
一、传统重刑思想内涵 | 第76-80页 |
二、宋代商业法制中的重刑思想 | 第80-87页 |
小结 | 第87-89页 |
第三章 宋代商业法制与传统法律思想的冲突 | 第89-119页 |
第一节 积极改善市场管理:重商思想体现之一 | 第89-95页 |
一、市场交易自由而灵活 | 第89-91页 |
二、以法治市细密而完备 | 第91-95页 |
第二节 广泛推行招商政策:重商思想体现之二 | 第95-110页 |
一、正式确立招商政策 | 第96-103页 |
二、全面保护外商各项权益 | 第103-110页 |
第三节 全面引入通商机制:重商思想体现之三 | 第110-117页 |
一、创设实施钞引之制 | 第111-113页 |
二、全面引入通商机制 | 第113-117页 |
小结 | 第117-119页 |
第四章 宋代商业法制与传统法律思想矛盾的根源 | 第119-158页 |
第一节 宋学背景 | 第120-126页 |
一、宋学的形成及发展 | 第121-122页 |
二、宋学的治学方法及学术特色 | 第122-126页 |
第二节 义利和合 | 第126-139页 |
一、传统“先义后利”义利观 | 第126-136页 |
二、宋代“义利和合”反传统义利观 | 第136-139页 |
第三节 本末并重 | 第139-155页 |
一、传统“重本抑末”本末观 | 第140-148页 |
二、宋代“本末并重”反传统本末观 | 第148-155页 |
小结 | 第155-158页 |
第五章 宋代商业法制与欧洲同期商法的比较 | 第158-185页 |
第一节 欧洲中世纪商法概述 | 第159-169页 |
一、欧洲中世纪商法发展的经济前提 | 第159-161页 |
二、欧洲中世纪商法的主要内容 | 第161-167页 |
三、欧洲中世纪商法完善的政治环境 | 第167-169页 |
第二节 此重商非彼重商 | 第169-174页 |
一、两者重商思想内涵本质根本不同 | 第169-170页 |
二、两者重商思想基本内容明显相异 | 第170-171页 |
三、两者重商思想表现形式判然有别 | 第171-174页 |
第三节 权利本位与义务本位两级对峙 | 第174-181页 |
一、海商法和商人法中的权利本位思想 | 第175-177页 |
二、商人法庭最集中体现权利本位思想 | 第177-180页 |
三、权利本位与义务本位两级对峙情势的形成 | 第180-181页 |
小结 | 第181-185页 |
结语 | 第185-191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91-198页 |
致谢 | 第1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