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前言 | 第13-15页 |
第一章 现代传媒环境及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厘定及研究意义 | 第15-21页 |
一、现代传媒环境及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含义 | 第15-18页 |
(一) 现代传媒环境的含义 | 第15-16页 |
(二) 现代传媒环境的特征 | 第16-17页 |
(三) 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含义 | 第17-18页 |
二、研究现代传媒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境遇及提升对策的意义 | 第18-21页 |
(一) 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理论 | 第18-19页 |
(二) 促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 | 第19页 |
(三) 充分发挥现代传媒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 | 第19页 |
(四) 增强现代传媒中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 第19-20页 |
(五) 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价值定位及其表现 | 第21-29页 |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价值定位 | 第21-22页 |
二、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 第22-24页 |
(一) 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认同度 | 第22-23页 |
(二) 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党内的主导程度 | 第23页 |
(三) 保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 | 第23-24页 |
三、对个体价值选择的主导 | 第24-26页 |
(一) 对个体政治价值选择的主导 | 第24-25页 |
(二) 对个体思想价值选择的主导 | 第25页 |
(三) 对个体道德价值选择的主导 | 第25-26页 |
四、对社会价值取向的主导 | 第26-29页 |
(一) 对社会经济价值取向的主导 | 第26页 |
(二) 对社会政治价值取向的主导 | 第26-27页 |
(三) 对社会文化价值取向的主导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在现代传媒环境中的两重境遇 | 第29-39页 |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在现代传媒环境中得到的发展机遇 | 第29-31页 |
(一) 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发挥渠道的拓展 | 第29页 |
(二) 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作用范围的扩大 | 第29-30页 |
(三) 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时效性的提升 | 第30-31页 |
(四) 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 第31页 |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在现代传媒环境中受到的冲击 | 第31-39页 |
(一) 思想政治教育主导地位受到的冲击 | 第31-33页 |
(二) 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能力受到的冲击 | 第33-36页 |
(三) 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效果受到的冲击 | 第36-39页 |
第四章 提升现代传媒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对策探讨 | 第39-53页 |
一、充分认识现代传媒环境中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重要意义 | 第39-40页 |
(一) 人的发展特别是青少年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 | 第39-40页 |
(二) 社会健康舆论形成的重要保障 | 第40页 |
(三) 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 第40页 |
二、加强现代传媒环境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 第40-45页 |
(一) 加强现代传媒环境意识形态现状研究 | 第41-42页 |
(二) 坚持现代传媒环境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地位 | 第42-43页 |
(三) 提升现代传媒环境中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 | 第43-45页 |
(四) 整合意识形态宣传资源 | 第45页 |
三、增强现代传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 第45-48页 |
(一) 加大利用现代传媒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 | 第45-46页 |
(二) 充分发挥现代传媒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作用 | 第46-47页 |
(三) 提高利用现代传媒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的有效性 | 第47-48页 |
四、促进现代传媒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部分要素主导性的提升 | 第48-50页 |
(一)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性 | 第48-49页 |
(二)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主导性 | 第49-50页 |
(三)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主导性 | 第50页 |
五、加强对现代传媒的引导和管理 | 第50-53页 |
(一) 坚持对现代传媒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上的宏观引导 | 第51页 |
(二) 加强现代传媒技术层面上的监控 | 第51页 |
(三) 建立健全现代传媒法规 | 第51-53页 |
注释 | 第53-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