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导论 | 第11-14页 |
一、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 第11-12页 |
二、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2页 |
三、本文的结构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流动性过剩的界定和测量 | 第14-26页 |
第一节 流动性和流动性过剩的界定 | 第14-17页 |
一、流动性的界定 | 第14-15页 |
二、流动性过剩的界定 | 第15-17页 |
第二节 流动性过剩的相关文献综述 | 第17-20页 |
一、国外学者的相关文献综述 | 第17页 |
二、国内学者的相关文献综述 | 第17-20页 |
第三节 流动性过剩的测量 | 第20-26页 |
一、流动性过剩的测量方法 | 第20-22页 |
二、对当前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测量 | 第22-26页 |
第二章 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分析 | 第26-40页 |
第一节 外部原因—全球流动性过剩 | 第26-28页 |
一、全球三大经济体长期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制造了大量的流动性 | 第26-27页 |
二、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吸引国际投机热钱大量涌入 | 第27-28页 |
第二节 直接原因—外汇储备增长过快 | 第28-33页 |
一、出口导向、过分倚重外需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我国经常项目下的持续顺差 | 第28-29页 |
二、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主的引进外资方式导致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下的持续顺差 | 第29-31页 |
三、强制结售汇制度导致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外汇占款大量投放 | 第31-33页 |
第三节 根本原因—我国经济结构内部失衡 | 第33-40页 |
一、投资—消费结构失衡 | 第33-36页 |
二、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 | 第36-40页 |
第三章 货币政策化解流动性过剩的困惑 | 第40-48页 |
第一节 货币政策化解流动性过剩的主要措施 | 第40-44页 |
一、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 | 第40-42页 |
二、发行央行票据 | 第42页 |
三、提高存贷款利率 | 第42-44页 |
第二节 货币政策主要措施的效果评价 | 第44-48页 |
一、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的政策效果受到制约 | 第44-45页 |
二、发行央行票据面临难以为续的尴尬局面 | 第45-46页 |
三、提高利率对抑制流动性过剩的作用有限 | 第46-48页 |
第四章 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综合治理 | 第48-60页 |
第一节 货币政策:从紧中须具灵活性 | 第48-51页 |
一、完善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 | 第48-49页 |
二、公开市场操作应逐步转换为国债操作 | 第49-50页 |
三、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 第50-51页 |
四、加大信贷结构调整力度 | 第51页 |
第二节 财政政策:稳健中柔性扩张 | 第51-56页 |
一、加速财政向公共服务型财政转型 | 第52-53页 |
二、充分利用税收工具的结构调整功能 | 第53-56页 |
第三节 贸易及汇率政策:调整中把握节奏 | 第56-60页 |
一、进一步调整“出口导向”的外贸政策 | 第56-57页 |
二、适度调整利用外资政策 | 第57页 |
三、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 第57-58页 |
四、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 | 第58-60页 |
结束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后记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