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0页 |
·大黄鱼 | 第11-13页 |
·大黄鱼的分类地位、地理分布、生活习性及经济价值 | 第11页 |
·大黄鱼的资源状况 | 第11-12页 |
·大黄鱼的养殖现状 | 第12-13页 |
·大黄鱼分子标记技术研究进展 | 第13页 |
·微卫星标记及其在鱼类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 第13-17页 |
·微卫星标记的起源、多态性形成机理、分布及优缺点 | 第13-15页 |
·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流程 | 第15-16页 |
·微卫星标记在鱼类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鱼类人工雌核发育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鱼类人工雌核发育的诱导 | 第17-18页 |
·雌核发育的鉴定 | 第18页 |
·人工雌核生殖的应用 | 第18-19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福建沿海大黄鱼人工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标记分析 | 第20-3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0-27页 |
·实验材料 | 第20-21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21-23页 |
·基因组DNA 的提取及检测 | 第23-24页 |
·聚合酶链式(PCR)反应 | 第24页 |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24页 |
·固定、银染、显色 | 第24-25页 |
·数据分析 | 第25-27页 |
·结果 | 第27-31页 |
·电泳结果 | 第27-28页 |
·群体遗传多样性 | 第28-29页 |
·群体间的遗传分化 | 第29-31页 |
·讨论 | 第31-33页 |
第三章 不同生长速度大黄鱼的微卫星标记分析 | 第33-4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5页 |
·样品收集与表型数据测量 | 第33页 |
·基因组DNA 的提取 | 第33页 |
·聚合酶链式(PCR)反应 | 第33页 |
·数据分析 | 第33-35页 |
·结果 | 第35-45页 |
·遗传多样性 | 第35-37页 |
·个体基因杂合度与生长性状的相关分析 | 第37-38页 |
·标记-性状连锁分析与多重比较 | 第38-45页 |
·讨论 | 第45-47页 |
第四章 大黄鱼连续两代人工雌核发育群体的微卫星标记分析 | 第47-5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7-50页 |
·雌核发育群体的培育与样品采集 | 第47页 |
·基因组DNA 的提取 | 第47-48页 |
·PCR 反应及电泳 | 第48页 |
·数据分析 | 第48-50页 |
·结果 | 第50-55页 |
·基因纯合度和个体间的相似度 | 第50-52页 |
·不同位点的纯合度 | 第52-54页 |
·群体间的遗传分化 | 第54-55页 |
·讨论 | 第55-58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9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