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旋压缩机防自转机构动力特性的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涡旋压缩机的发展概述 | 第10-12页 |
·涡旋压缩机的发展展望 | 第12页 |
·涡旋压缩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点 | 第12-15页 |
·涡旋压缩机的结构 | 第12-13页 |
·涡旋压缩机的工作原理 | 第13-14页 |
·涡旋压缩机的优缺点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课题意义 | 第15-19页 |
·修正型线 | 第15-16页 |
·工作过程的热力学特性 | 第16页 |
·摩擦与润滑研究 | 第16-17页 |
·机构研究 | 第17-18页 |
·课题的意义 | 第18-19页 |
·课题的来源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页 |
·课题来源 | 第19页 |
·课题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 第19页 |
·小结 | 第19-20页 |
第2章 涡旋压缩机的热力特性分析 | 第20-37页 |
·涡旋压缩机的几何特性分析 | 第20-23页 |
·涡旋型线及方程 | 第20页 |
·工作腔几何容积 | 第20-23页 |
·内容积比和内压力比 | 第23页 |
·涡旋压缩机热力过程研究 | 第23-27页 |
·涡旋压缩机热力学控制体的选取 | 第23-24页 |
·涡旋压缩机热力过程研究及热力参数的确定 | 第24-27页 |
·涡旋压缩机传热模型 | 第27-32页 |
·吸气过程的传热 | 第28-29页 |
·各压缩腔之间的传热 | 第29-30页 |
·排气过程的传热 | 第30页 |
·背压腔中的传热 | 第30-32页 |
·润滑油的吸热 | 第32页 |
·涡旋压缩机泄漏模型 | 第32-36页 |
·内泄漏及外泄漏 | 第32-33页 |
·涡旋压缩机的切向泄漏与径向泄漏 | 第33-34页 |
·纯油泄漏与气液两相流泄漏的判定 | 第34-36页 |
·总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十字滑环防自转机构的动力特性分析 | 第37-49页 |
·涡旋压缩机的结构 | 第37-38页 |
·涡旋盘上的气体力分析 | 第38-40页 |
·切向力分析 | 第38-39页 |
·径向力分析 | 第39-40页 |
·轴向力分析 | 第40页 |
·动涡盘自转力矩的计算 | 第40-42页 |
·十字滑环防自转机构的动力特性 | 第42-48页 |
·十字滑环的运动分析 | 第42-44页 |
·受力分析 | 第44-46页 |
·动涡盘的受力分析 | 第46-48页 |
·主轴的力学模型 | 第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滚珠防自转机构动力特性分析 | 第49-63页 |
·滚珠防自转机构工作原理 | 第49-50页 |
·滚珠防自转机构的几何关系及结构类型 | 第50-51页 |
·滚珠防自转机构的运动分析 | 第51-52页 |
·结构尺寸分析 | 第51-52页 |
·钢珠的运动轨迹 | 第52页 |
·滚珠防自转机构的受力分析 | 第52-54页 |
·径向柔性机构 | 第54-59页 |
·径向柔性机构的原理 | 第54页 |
·径向柔性机构的结构形式 | 第54-59页 |
·动涡旋盘及偏心轴套的力学模型 | 第59-61页 |
·主轴的力学模型 | 第61-62页 |
·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小曲拐防自转机构的动力特性 | 第63-74页 |
·无油涡旋压缩机的结构 | 第63页 |
·小曲拐防自转机构模型及运动分析 | 第63-66页 |
·机构模型 | 第63-65页 |
·机构的运动分析 | 第65-66页 |
·小曲拐的分布及数目分析 | 第66页 |
·小曲拐防自转机构的动力分析 | 第66-68页 |
·小曲拐的受力分析 | 第68-70页 |
·动力作用下小曲拐的变形 | 第70-71页 |
·多个小曲拐的变形协调 | 第71页 |
·动涡盘的受力分析 | 第71-73页 |
·小结 | 第73-74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