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三立评传
中文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变局”中的文人与文学 | 第8-31页 |
第一节 数千来年未有之变局 | 第8-13页 |
第二节 士大夫阶层对“变局”的体认和反应 | 第13-19页 |
第三节 “变局”中的文学 | 第19-27页 |
第四节 关于陈三立 | 第27-31页 |
第一章 陈三立的家世渊源 | 第31-42页 |
第一节 义门陈氏的家族传统 | 第31-37页 |
第二节 陈宝箴之事迹与思想 | 第37-42页 |
第二章 陈三立早年的学行志向 | 第42-74页 |
第一节 陈三立的少年时代 | 第42-45页 |
第二节 陈三立早年行迹与师友交游 | 第45-60页 |
第三节 陈三立学行志向的确立 | 第60-74页 |
第三章 陈三立与湖南新政 | 第74-107页 |
第一节 湖南新政之前陈三立的社会活动 | 第74-86页 |
第二节 陈三立与湖南新政 | 第86-107页 |
第四章 戊戌之后的陈三立 | 第107-135页 |
第一节 戊戌之后陈三立的政治立场 | 第107-122页 |
第二节 陈三立后期的实业与社会活动 | 第122-135页 |
第五章 陈三立诗歌的社会内容和艺术价值 | 第135-160页 |
第一节 陈三立诗歌的政治与社会批判 | 第135-141页 |
第二节 以“崝庐述哀诗”为代表的抒怀诗 | 第141-152页 |
第三节 陈三立诗歌“人格化”的艺术特色 | 第152-160页 |
第六章 陈三立的文学思想 | 第160-173页 |
第一节 陈三立的诗学观 | 第160-165页 |
第二节 陈三立的古文观 | 第165-173页 |
结语 | 第173-174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74-179页 |
攻读博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179-180页 |
后记 | 第1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