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城乡金融组织论文

我国农村金融供给制度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导论第7-11页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意义第7-8页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分析框架第8-11页
  一、本文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第8-9页
  二、本文结构和主要观点第9-10页
  三、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10-11页
第二章 文献回顾第11-18页
 第一节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1-14页
  一、对农村金融市场及其供求关系的研究第11-12页
  二、对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及供给主体的研究第12-13页
  三、对农村金融管理体制的研究第13-14页
 第二节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14-18页
  一、对农村金融市场及其供求关系的研究第14-15页
  二、对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研究第15-16页
  三、对农村金融管理体制的研究第16页
  四、对农村金融改革的研究第16-18页
第三章 我国农村金融供给制度失效现状分析第18-27页
 第一节 农村金融中的储蓄——投资转化率低第18-19页
 第二节 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主体盈利能力差第19-23页
 第三节 我国农村存在供给型金融抑制第23-27页
  一、农业银行很少为“农”服务第23-24页
  二、农村信用社支农的动力和激励不足第24-25页
  三、农业发展银行没有起到预期的政策性金融作用,支农作用弱化第25-26页
  四、非正规金融没有合法地位,缺乏规范和保护第26页
  五、农业保险“缺位”,加剧了农村金融供给紧张的状况第26-27页
第四章 我国农村金融供给制度失效的原因分析第27-32页
 第一节 农村金融供给主体缺位第27-29页
  一、国有商业性金融机构从农村地区的撤并第27-28页
  二、农村金融风险转移机制的主体缺位第28页
  三、农业资本市场的主体缺失第28页
  四、非正规金融缺乏有效的制度引导第28-29页
 第二节 我国农村金融供给面临治理制度缺失第29-30页
  一、农村金融改革深化程度较低陷入金融抑制第29页
  二、农村金融市场缺乏有效竞争机制第29-30页
  三、政策性金融定位偏差配置功能不足第30页
  四、“金融城市化偏好”导致城乡金融分治第30页
 第三节 我国农村金融遭遇“逆向配置”第30-32页
  一、农村金融资源面临“逆向流出”第31页
  二、农村金融资源陷入“逆向配置”第31-32页
第五章 我国农村金融供给制度的构建第32-51页
 第一节 我国农村金融供给制度建立的原则第32-34页
  一、协调性原则第32页
  二、客观性原则第32-33页
  三、绩效性原则第33页
  四、可持续发展原则第33-34页
 第二节 产权制度创新——体制基础第34-39页
  一、农村商业性金融组织的产权制度创新第34-37页
  二、农村合作性金融组织的产权制度创新第37-39页
  三、农村政策性金融组织的产权制度创新第39页
 第三节 利率形成机制调整——运行基础第39-40页
 第四节 农村金融监管协调制度——保障第40-44页
  一、我国农村金融监管制度的完善第40-42页
  二、我国农村金融协调机制的完善第42-44页
 第五节 农村金融生态建设——催化剂第44-49页
  一、尽快出台《信用法》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第44-45页
  二、给予农村金融机构政策和税收优惠第45页
  三、理顺政府与金融机构的关系第45-46页
  四、完善农村互助担保组织第46-47页
  五、加快乡镇企业信用担保机制的建设第47页
  六、探索建立农村社区再投资制度第47-49页
 第六节 适度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建立——最终目标第49-51页
  一、建立健全农村保险机构第49页
  二、逐步放开民营银行的市场准入第49-50页
  三、稳步发展农村信托机构第50页
  四、引导和规范民间金融的发展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后记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因教致贫现象的政府责任探究
下一篇:元明寓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