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崛起中的安徽东向发展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致谢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2页 |
·区域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第13-16页 |
·古典区位论阶段 | 第13-14页 |
·新古典区位论阶段 | 第14-15页 |
·注重实证研究阶段 | 第15-16页 |
·区域经济理论的最新发展 | 第16-17页 |
·区域经济理论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 | 第17-18页 |
·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战略实践历程 | 第18-22页 |
·均衡发展战略 | 第18-19页 |
·非均衡发展战略 | 第19-20页 |
·注重公平的协调发展战略 | 第20-22页 |
第二章 中部崛起战略及安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第22-34页 |
·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地位分析 | 第22-26页 |
·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 第22-23页 |
·中部地区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地位 | 第23-26页 |
·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原由、依据及意义 | 第26-31页 |
·中部发展边缘化 | 第27-28页 |
·中部崛起战略的理论和政策依据 | 第28-29页 |
·中部崛起战略的意义 | 第29-31页 |
·中部崛起背景下安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第31-34页 |
·中部崛起背景下安徽面临的机遇 | 第31-32页 |
·中部崛起背景下安徽面临的挑战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安徽在中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与分析 | 第34-42页 |
·安徽经济发展现状及在中部地区地位分析 | 第34-37页 |
·安徽经济发展现状 | 第34-35页 |
·安徽在中部地区地位 | 第35-37页 |
·安徽在中部区域经济地位变动的四个阶段 | 第37-38页 |
·经济地位快速上升阶段 | 第37页 |
·经济地位下降阶段 | 第37页 |
·经济重拾快速增长阶段 | 第37页 |
·经济再次下滑阶段 | 第37-38页 |
·安徽经济地位变动的主要因素分析 | 第38-42页 |
·经济结构不良是主要内在因素 | 第39-40页 |
·国家区域政策长期忽视中部是重要环境因素 | 第40-42页 |
第四章 东向发展是安徽崛起的基本战略 | 第42-54页 |
·安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回顾 | 第42-43页 |
·安徽东向发展战略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分析 | 第43-48页 |
·安徽东向发展战略的有利条件 | 第43-45页 |
·安徽东向发展战略的制约因素 | 第45-48页 |
·安徽东向发展战略的内涵 | 第48-50页 |
·东向发展是全方位大开放的战略 | 第48页 |
·东向发展是整体推进的战略 | 第48-49页 |
·东向发展是跨越式发展的战略 | 第49页 |
·东向发展是市场取向的战略 | 第49-50页 |
·东向发展是借助外力发展自身的战略 | 第50页 |
·安徽东向发展战略对中部崛起战略的作用分析 | 第50-54页 |
·东向发展战略是安徽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 第51页 |
·东向发展战略充分体现安徽的区域功能 | 第51-52页 |
·东向发展战略可扬中部崛起战略之长而避其短 | 第52-54页 |
第五章 安徽东向发展战略的着力点 | 第54-62页 |
·东向发展战略中的安徽工业化布局 | 第54-58页 |
·安徽工业化现状 | 第55-56页 |
·安徽工业化发展思路 | 第56-57页 |
·安徽工业化发展布局 | 第57-58页 |
·东向发展战略中的安徽城镇化布局 | 第58-62页 |
·安徽城镇化现状 | 第58-60页 |
·安徽城镇化发展思路 | 第60页 |
·安徽城镇化发展布局 | 第60-62页 |
第六章 安徽东向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 第62-67页 |
·安徽东向发展的思路 | 第62页 |
·安徽东向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 第62-67页 |
·解放思想更新发展理念 | 第62-63页 |
·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 第63-64页 |
·坚持产业互动发展 | 第64页 |
·积极开发市场资源 | 第64-65页 |
·完善体制与机制的发展环境 | 第65页 |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 第65页 |
·加强分层次的规划引导 | 第65-66页 |
·切实推进政府服务 | 第66-67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68页 |
·总结 | 第67页 |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