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1页 |
第一章 李安电影中的弑父情结 | 第11-22页 |
第一节 父亲形象与儿子(女儿)形象 | 第11-14页 |
第二节 作品中的父子关系 | 第14-18页 |
第三节 父子题材与李安特色 | 第18-22页 |
第二章 父子矛盾与认同的精神根源 | 第22-29页 |
第一节 父子关系与"本我、自我、超我"理论 | 第22-25页 |
第二节 父子认同与拉康的"二次认同" | 第25-29页 |
第三章 父子矛盾的调和折中——李安式的妥协 | 第29-37页 |
第一节 父子矛盾的化解 | 第29-30页 |
第二节 矛盾化解的文化根源 | 第30-33页 |
第三节 李安的父子题材与创作意义 | 第33-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