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区“黑土型”退化草地的类型及等级划分标准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SUMMARY | 第4-8页 |
前言 | 第8-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黑土型”退化草地的概念 | 第10页 |
·“黑土型”退化草地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0-12页 |
·“黑土型”退化草地的成因及其驱动力 | 第12-13页 |
·国内外关于退化草地分级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 第13-14页 |
·高寒草甸退化草地分级及其标准研究现存的问题 | 第14-15页 |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15页 |
2 研究区域及方法 | 第15-23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5-18页 |
·研究区域的自然地理状况 | 第15-17页 |
·研究区域的社会经济及草地畜牧业现状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23页 |
·退化草地等级划分的生态学原理 | 第18-19页 |
·野外调查方法 | 第19-22页 |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方法 | 第22页 |
·相关参数的计算 | 第22-2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3-46页 |
·高寒草甸退化草地的等级划分及标准制定 | 第23-30页 |
·高寒草甸退化草地的等级划分 | 第23-27页 |
·高寒草甸退化草地的等级划分标准 | 第27-30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30页 |
·“黑土型”退化草地的等级划分标准及类型划分 | 第30-32页 |
·“黑土型”退化草地的界定范围 | 第30页 |
·“黑土型”退化草地的等级划分 | 第30页 |
·“黑土型”退化草地的等级划分标准和类型划分 | 第30-31页 |
·“黑土型”退化草地恢复治理对策 | 第31-32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32页 |
·“黑土滩”退化草地的主要植被类型及其演替序列 | 第32-38页 |
·不同退化程度草地的特征 | 第38-46页 |
4 结论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5页 |
附录 | 第55-68页 |
个人简介 | 第68-69页 |
导师简介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