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岩溶地区层状岩质基坑失稳机理及稳定性评价理论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 1 绪论 | 第10-19页 |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 ·贵州独特的地质环境条件 | 第11-12页 |
| ·层状岩体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土质基坑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岩质基坑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预期成果 | 第17-19页 |
| 2 层状岩质基坑破坏模式 | 第19-36页 |
| ·概述 | 第19页 |
| ·岩质基坑壁边坡与岩质边坡 | 第19-20页 |
| ·层状岩质基坑类型 | 第20-21页 |
| ·层状岩质基坑稳定性影响因素 | 第21-29页 |
| ·基坑工程本身的影响 | 第21-22页 |
| ·地质环境的影响 | 第22-29页 |
| ·外部荷载的影响 | 第29页 |
| ·岩体变形破坏机制 | 第29-31页 |
| ·层状岩质基坑破坏模式 | 第31-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 3 层状岩质基坑稳定性评价 | 第36-62页 |
| ·概述 | 第36页 |
| ·岩体强度理论 | 第36-40页 |
| ·岩体强度理论评述 | 第37-38页 |
| ·Mohr-Coulomb 强度准则 | 第38-40页 |
| ·岩体工程稳定性评价方法 | 第40-41页 |
| ·定性评价方法 | 第40-41页 |
| ·定量评价方法 | 第41页 |
| ·层状岩质基坑稳定性评价 | 第41-61页 |
| ·基本原则 | 第41-43页 |
| ·平面滑动 | 第43-47页 |
| ·弧面滑动 | 第47-54页 |
| ·楔(块)体滑动 | 第54-56页 |
| ·倾倒破坏 | 第56-58页 |
| ·坑壁沉降 | 第58-60页 |
| ·坑底隆起 | 第60-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4 层状岩质基坑稳定性块体理论分析 | 第62-79页 |
| ·概述 | 第62-63页 |
| ·块体理论基本原理 | 第63-67页 |
| ·块体理论简介 | 第63页 |
| ·块体分类及定义 | 第63-64页 |
| ·棱锥的类型 | 第64-65页 |
| ·基本定理 | 第65-67页 |
| ·赤平极射投影原理 | 第67-68页 |
| ·块体有限性判别 | 第68-72页 |
| ·判别准则 | 第68-69页 |
| ·两面交点 | 第69-70页 |
| ·交点位置参量 | 第70-71页 |
| ·块体空间参量 | 第71页 |
| ·判别矩阵 | 第71-72页 |
| ·可动块体的稳定性 | 第72-75页 |
| ·块体可动性判别 | 第72-73页 |
| ·块体移动方向 | 第73-75页 |
| ·块体稳定性 | 第75页 |
| ·在层状岩质基坑中的应用 | 第75-78页 |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 5 层状岩质基坑稳定性数值分析 | 第79-107页 |
| ·概述 | 第79页 |
| ·FLAC 基本原理 | 第79-82页 |
| ·拉格朗日算法 | 第80-82页 |
| ·求解过程 | 第82页 |
| ·FLAC 程序简介 | 第82-84页 |
| ·平面滑动数值分析 | 第84-100页 |
| ·岩体沿软弱夹层滑动 | 第84-92页 |
| ·岩体沿层面滑动 | 第92-100页 |
| ·弧面滑动数值分析 | 第100-10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 6 层状岩质基坑支护设计 | 第107-137页 |
| ·概述 | 第107页 |
| ·层状岩质基坑支护方法 | 第107-110页 |
| ·基坑支护方法分类 | 第107-108页 |
| ·基坑支护方法的特点 | 第108-109页 |
| ·层状岩质基坑支护方法分类 | 第109-110页 |
| ·锚杆(锚索)支护 | 第110-127页 |
| ·锚杆支护 | 第110页 |
| ·预应力锚索支护 | 第110-115页 |
| ·平面滑动支护 | 第115-120页 |
| ·弧面滑动支护 | 第120-123页 |
| ·楔(块)体滑动支护 | 第123-125页 |
| ·倾倒破坏支护 | 第125-126页 |
| ·坑底隆起支护 | 第126-127页 |
| ·喷射混凝土支护 | 第127-129页 |
| ·喷射混凝土加固机理 | 第127-128页 |
| ·喷射混凝土设计 | 第128-129页 |
| ·喷锚网支护 | 第129-130页 |
| ·灌浆加固 | 第130-132页 |
| ·灌浆加固机理 | 第130页 |
| ·灌浆加固设计 | 第130-132页 |
| ·抗滑桩支护 | 第132-136页 |
| ·抗滑桩支护机理 | 第132-133页 |
| ·抗滑桩支护设计 | 第133-1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6-137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37-143页 |
| ·结论 | 第137-139页 |
| ·展望 | 第139-143页 |
| ·施工工艺研究的必要性 | 第139页 |
| ·基坑降水 | 第139-141页 |
| ·基坑开挖 | 第141-143页 |
| 致谢 | 第143-144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44-148页 |
| 附录 | 第148-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