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免疫学论文

人源阳离子抗菌肽hCAP-18/LL-37的基因克隆与真核表达及其对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的影响

提要第1-7页
英文缩写词表第7-9页
前言第9-11页
第一篇 文献回顾第11-27页
 第一章 抗菌肽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1-15页
  一、概述第11-13页
  二、抗菌肽的分类第13页
  三、抗菌肽的主要生物学活性第13-15页
 第二章 HCAP-18/LL-37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5-27页
  一、Cathelicidins家族第15-18页
  二、hCAP-18/LL-37 的发现和基因结构第18-19页
  三、hCAP-18/LL-37 的生物合成和组织表达第19-21页
  四、hCAP-18/LL-37 与天然免疫的关系第21-24页
  五、hCAP-18/LL-37 与获得性免疫的关系第24-25页
  六、hCAP-18/LL-37 的其它生物学活性第25-26页
  七、本课题研究思路第26-27页
第二篇 实验研究第27-86页
 第一章 HCAP-18/LL-37 基因克隆、真核表达载体构建与表达第27-65页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第27-46页
   一、菌株、质粒及细胞株第27页
   二、主要试剂及工具酶第27-28页
   三、主要仪器第28-29页
   四、主要方法第29-46页
    (一) 试剂配制第29-32页
    (二) 实验方法第32-46页
     1. hCAP-18/LL-37 基因在不同细胞中表达情况的检测第32-35页
     2. hCAP-18/LL-37 的基因克隆第35-36页
     3. hCAP-18/LL-37 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6-40页
     4. hCAP-18/LL-37 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的转染及表达检测第40-44页
     5. 稳定转染hCAP-18/LL-37 基因的Hela细胞系的建立第44-46页
  第二节 结果第46-61页
   一、hCAP-18/LL-37 基因表达检测第46-47页
   二、hCAP-18/LL-37 基因克隆第47-48页
   三、hCAP-18/LL-37 基因TA克隆重组子的鉴定第48-49页
   四、hCAP-18/LL-37 真核表达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第49-50页
   五、序列分析第50-53页
   六、hCAP-18/LL-37 重组质粒测序结果图谱第53-54页
   七、RT-PCR检测瞬时转染Hela细胞及HEK293 细胞中的表达第54-55页
   八、Western blot鉴定瞬时转染Hela及HEK293 细胞中的表达第55-56页
   九、Western blot鉴定瞬时转染Hela及HEK293 培养上清中的表达第56-57页
   十、稳定转染Hela细胞筛选单克隆照片第57-58页
   十一、RT-PCR检测稳定转染Hela细胞株中的表达第58-59页
   十二、Western blot 鉴定稳定转染Hela细胞中的表达第59-60页
   十三、Western blot 鉴定稳定转染Hela细胞培养上清中的表达第60-61页
  第三节 讨论第61-65页
 第二章 HCAP-18/LL-37 对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的影响第65-86页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第65-70页
   一、主要试剂第65页
   二、主要仪器第65-66页
   三、主要方法第66-70页
    (一) 试剂配制第66页
    (二) 实验方法第66-70页
     1. 树突状细胞的分离培养第66-67页
     2. 流式细胞仪检测DC细胞表面标志物第67-68页
     3. 流式细胞仪检测DC细胞周期与凋亡第68页
     4. 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第68页
     5. hCAP-18/LL-37 刺激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转化的能力第68-69页
     6. 统计学分析第69-70页
  第二节 结果第70-83页
   一、DC的形态学观察第70-72页
   二、流式细胞仪DC细胞表面标志物的检测第72-77页
   三、流式细胞仪DC细胞周期与凋亡的检测第77-80页
   四、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第80-81页
   五、hCAP-18/LL-37 刺激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转化的能力第81-83页
  第三节 讨论第83-86页
结论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5页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第95-96页
中文摘要第96-102页
Abstract第102-109页
致谢第109-110页
个人简历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鹿的电刺激采精及精液冷冻的研究
下一篇:中国近代大学校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