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网智能监测系统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16页 |
| ·概述 | 第12页 |
| ·接地网状态监测的意义 | 第12-13页 |
| ·接地网检测技术现状及其分析 | 第13-14页 |
| ·接地网智能监测的任务与目标 | 第14-15页 |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5-16页 |
| 第2章 接地参数测量与计算 | 第16-29页 |
| ·引言 | 第16页 |
| ·发变电站接地的一般要求 | 第16-19页 |
| ·对接地电阻的要求 | 第16-18页 |
| ·对接触电压与跨步电压的要求 | 第18-19页 |
| ·接地电阻的测量 | 第19-23页 |
| ·测量方法及其分析 | 第19-22页 |
| ·测量误差分析 | 第22-23页 |
| ·接地参数解析计算 | 第23-27页 |
| ·接地电阻解析计算 | 第23-25页 |
| ·跨步电势与接触电势解析计算 | 第25-27页 |
| ·接地参数数值计算 | 第27-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3章 接地网智能监测原理 | 第29-47页 |
| ·引言 | 第29页 |
| ·接地网腐蚀 | 第29-31页 |
| ·腐蚀机理 | 第29页 |
| ·接地网的土壤腐蚀 | 第29-31页 |
| ·常用腐蚀检测技术与方法 | 第31-34页 |
| ·控制电流法 | 第31-32页 |
| ·控制电位法 | 第32-33页 |
| ·恒电量测量技术 | 第33页 |
| ·交流阻抗技术 | 第33-34页 |
| ·接地网腐蚀检测原理 | 第34-38页 |
| ·状态传感器系统 | 第34-35页 |
| ·状态传感器等效电路 | 第35页 |
| ·暂态测量原理 | 第35-36页 |
| ·稳态测量原理 | 第36-37页 |
| ·接地网腐蚀状态判断 | 第37-38页 |
| ·接地网电气性能在线监测 | 第38-40页 |
| ·腐蚀深度与电气参数的关系 | 第38-39页 |
| ·接地网电气性能评估 | 第39-40页 |
| ·检测信号处理 | 第40-42页 |
| ·运算和处理 | 第40页 |
| ·抗干扰处理 | 第40-42页 |
| ·基于PROTEUS 的仿真及实验结果 | 第42-45页 |
| ·接地网智能监测方法的实现方案 | 第45-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4章 接地网智能监测系统硬件设计 | 第47-59页 |
| ·引言 | 第47页 |
| ·系统CPU 选型 | 第47-49页 |
| ·系统总体设计 | 第49-50页 |
| ·信号产生子系统 | 第50-52页 |
| ·恒电位信号的产生 | 第50-51页 |
| ·信号控制模块 | 第51-52页 |
| ·信号处理子系统 | 第52-56页 |
| ·信号放大模块 | 第52-53页 |
| ·滤波模块设计 | 第53-56页 |
| ·数据采集子系统 | 第56页 |
| ·人机对话子系统 | 第56-57页 |
| ·显示模块设计 | 第56-57页 |
| ·键盘 | 第57页 |
| ·通讯子系统 | 第57-58页 |
| ·电源子系统 | 第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5章 接地网智能监测系统软件设计 | 第59-66页 |
| ·引言 | 第59页 |
| ·软件设计的思路与依据 | 第59-60页 |
| ·恒电位暂态测量实现方法 | 第59-60页 |
| ·恒电位稳态测量实现方法 | 第60页 |
| ·腐蚀状态判断实现方法 | 第60页 |
| ·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60-62页 |
| ·系统的几个主要算法 | 第62-65页 |
| ·方波频率选择 | 第62页 |
| ·软件滤波 | 第62-63页 |
| ·特征信号提取比对 | 第63页 |
| ·数据采集与处理 | 第63-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结论 | 第66-68页 |
| 1.主要的研究工作及成果 | 第66-67页 |
| 2.后续工作展望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1-72页 |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及专利申请情况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