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同步电动机运行特性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及控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3页 |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应用前景 | 第8-9页 |
·混沌的提出和特性 | 第9页 |
·混沌的形成 | 第9-10页 |
·混沌运动的控制 | 第10-11页 |
·延迟反馈控制法 | 第10-11页 |
·线性状态反馈控制法 | 第11页 |
·部分线性化方法控制 | 第11页 |
·部分解耦控制 | 第11页 |
·我们的主要工作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永磁同步电动机非线性动力学分析 | 第13-25页 |
·非线性方程分岔和结构稳定性 | 第13页 |
·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方法 | 第13-18页 |
·功率谱分析法 | 第13-14页 |
·重构相空间 | 第14-15页 |
·延迟时间的确定 | 第15页 |
·嵌入维的确定 | 第15-16页 |
·关联维的计算 | 第16-17页 |
·最大 Lyapunov 指数的计算 | 第17-18页 |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非线性分析 | 第18-25页 |
·永磁电动机的分岔特性 | 第18-21页 |
·永磁电动机混沌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 | 第21-25页 |
第三章 负反馈和条件负反馈控制永磁同步电动机 | 第25-29页 |
·负反馈控制永磁同步电动机 | 第25页 |
·条件负反馈控制永磁电动机 | 第25-26页 |
·数值研究 | 第26-29页 |
第四章 比例微分控制永磁同步电动机 | 第29-32页 |
·比例微分控制方法 | 第29页 |
·比例微分控制永磁同步电动机 | 第29-32页 |
第五章 外加周期信号控制永磁同步电动机 | 第32-36页 |
·外加周期信号控制原理 | 第32页 |
·外加周期信号控制永磁同步电动机 | 第32-3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36-37页 |
·工作的主要结论 | 第36页 |
·进一步的工作展望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