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7-12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7-8页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8-9页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9页 |
四、选题涉及的重要范畴界定及说明 | 第9-10页 |
五、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评价 | 第10-11页 |
六、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创新点 | 第11-12页 |
第一章 行政监察权力独立性的生成 | 第12-23页 |
第一节 行政监察权力的生成 | 第12-16页 |
一、历史考察 | 第12-15页 |
二、理论分析 | 第15-16页 |
第二节 行政监察权力独立性改善的必然性 | 第16-19页 |
一、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要求关注行政监察权力的独立性 | 第17页 |
二、高效的行政监察效能依赖于行政监察的独立性 | 第17页 |
三、行政监察机关的对象震慑于行政监察的独立性 | 第17-18页 |
四、行政监察的独立性是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途径 | 第18-19页 |
第三节 行政监察权力独立性的比较分析 | 第19-23页 |
一、国外行政监察机构分类 | 第19-21页 |
二、利弊分析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我国行政监察权力独立性的现行制度设计及其效能分析 | 第23-31页 |
第一节 我国现行行政监察权力独立性的制度设计 | 第23-27页 |
一、从现行的法律角度 | 第23-24页 |
二、从行政监察权力独立性的划分角度 | 第24-26页 |
三、从行政监察权力独立性的具体实施的角度 | 第26-27页 |
第二节 我国现行行政监察权力独立性的效能优势 | 第27-29页 |
一、行政监察法规有法可依,操作性强 | 第27页 |
二、行政监察的组织系统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 第27-28页 |
三、纪检与监察合署办公在实践中加强了我国行政监察权力的独立性 | 第28页 |
四、行政监察力量易于整合 | 第28页 |
五、案例分析 | 第28-29页 |
第三节 现行行政监察权力效能衰减的独立性问题分析 | 第29-31页 |
一、效能衰减的若干表现以及原因简析 | 第29-30页 |
二、案例分析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困扰我国行政监察权力独立性的问题解析 | 第31-40页 |
第一节 缺乏法律上的监察权力独立性的规定 | 第31-33页 |
一、从宪法规定的角度 | 第32页 |
二、从《行政监察法》的角度 | 第32-33页 |
第二节 监察权力独立性在行政制度设计上难以体现 | 第33-37页 |
一、双重领导体制的问题存在 | 第34-36页 |
二、在行政监察机关的办案过程中的监察权力独立性的缺失 | 第36-37页 |
第三节 我国行政监察权力缺乏独立性的意识根源 | 第37-40页 |
一、绝对依赖人的自觉意识和可教化性导致行政监察权力独立性缺失 | 第37-38页 |
二、全能型政府形象致使行政监察权力独立性缺失 | 第38-39页 |
三、“宗法”观念阻碍了行政监察权力独立性的运作 | 第39-40页 |
第四章 构建我国行政监察权力独立性的制度设施和理念养成 | 第40-51页 |
第一节 问题的价值探讨 | 第40-42页 |
一、根本上遏制腐败的滋生 | 第40-41页 |
二、促使行政效能的提高 | 第41页 |
三、保障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 第41-42页 |
第二节 时机选择与条件具备 | 第42-45页 |
一、案例分析 | 第42-44页 |
二、难点所在 | 第44-45页 |
第三节 可行性的制度设施 | 第45-48页 |
一、努力方向 | 第46-48页 |
二、具体实施步骤 | 第48页 |
第四节 理念养成 | 第48-51页 |
一、由“人治”监察理念向“法治”监察理念的转变 | 第49页 |
二、由“仅靠监察机关监察”向“全民参与监察”转变 | 第49-50页 |
三、由“官本位”理念向“公平正义”理念转变 | 第50-51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后记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