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主动转向和横摆力矩控制的汽车操纵稳定性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选题背景 | 第12-14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页 |
·国内外研究历史和现状 | 第14-16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汽车系统动力学模型 | 第18-27页 |
·整车动力学模型 | 第18-21页 |
·非线性轮胎模型 | 第21-24页 |
·轮胎的侧偏特性 | 第21-22页 |
·轮胎模型发展的历程简述 | 第22-23页 |
·魔术轮胎模型 | 第23-24页 |
·单点预瞄最优曲率驾驶员模型 | 第24-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线性开环汽车操纵稳定性的联合控制 | 第27-38页 |
·滑模变结构控制 | 第27-30页 |
·变结构控制定义 | 第27-28页 |
·削弱抖振的措施 | 第28-30页 |
·前轮主动转向控制 | 第30-31页 |
·直接横摆力矩控制 | 第31-34页 |
·前馈补偿器 | 第32页 |
·理想车辆数学模型 | 第32-33页 |
·反馈控制器 | 第33-34页 |
·线性开环汽车联合控制仿真 | 第34-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非线性开环汽车操纵稳定性联合控制 | 第38-57页 |
·相平面研究方法 | 第39-42页 |
·相轨迹和相平面的基本概念 | 第39页 |
·相轨迹的性质 | 第39-40页 |
·二阶线性系统的相轨迹 | 第40-42页 |
·非线性开环汽车操纵稳定性控制系统的分析 | 第42-47页 |
·控制变量的选择 | 第42-43页 |
·相平面研究非线性汽车稳定性 | 第43-47页 |
·非线性开环汽车稳定性控制器 | 第47-49页 |
·主动转向与可变力矩联合控制器的设计 | 第49-51页 |
·非线性开环汽车联合控制仿真 | 第51-56页 |
·高速良好路面方向盘转角为正弦输入 | 第51-54页 |
·高速较差路面方向盘转角为大幅值正弦输入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非线性闭环汽车操纵稳定性联合控制 | 第57-65页 |
·双移线道路输入 | 第57-59页 |
·非线性汽车闭环联合控制仿真 | 第59-64页 |
·高速良好路面车辆跟踪双移线道路输入 | 第59-61页 |
·高速较差路面车辆跟踪双移线道路输入 | 第61-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全文总结 | 第65页 |
·工作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和发表的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