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1 绪论 | 第12-17页 |
·选题依据和意义 | 第12-13页 |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页 |
·主要创新及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2 概念新解与阐释 | 第17-24页 |
·文化 | 第17-19页 |
·国际文化贸易 | 第19页 |
·创新 | 第19-21页 |
·创新时代——三个层面的转变 | 第21-23页 |
·企业层面:从竞争优势到创新优势转变 | 第21页 |
·产业层面:从线性创新模式到非线性创新模式转变 | 第21-23页 |
·国家层面:从政策鼓励到体系构建转变 | 第23页 |
·小结 | 第23-24页 |
3 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现状分析 | 第24-32页 |
·贸易现状——规模小、逆差重、水平低 | 第24-27页 |
·政策现状——限制有余、鼓励不足 | 第27-31页 |
·贸易政策 | 第27-29页 |
·投资政策 | 第29-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4 文化贸易政策的冲突之源——文化思潮的两个“对立” | 第32-38页 |
·文化普遍主义与文化多元主义的对立 | 第32-33页 |
·文化时代化演进观点的超越 | 第33-36页 |
·大众文化批判与伯明翰学派的对立 | 第36-38页 |
·小结 | 第38页 |
5 中国对外文化贸易政策的三个选择依据 | 第38-50页 |
·扶植产业发展的理论困扰与突破 | 第38-44页 |
·从“李嘉图陷阱”到“李斯特陷阱” | 第39页 |
·战略贸易理论及其不足 | 第39-41页 |
·经济活动质量的树形理论及其政策 | 第41-44页 |
·增强创新力的实证研究 | 第44-47页 |
·数据选取与函数模型构建 | 第44-45页 |
·自相关检验 | 第45-46页 |
·异方差检验 | 第46页 |
·模型的说明与评价 | 第46-47页 |
·文化产业——短缺经济的产业回归 | 第47-50页 |
·国内文化产业发展滞后造成内部供给不足 | 第47-48页 |
·文化贸易进口限制造成外部供给不足 | 第48-49页 |
·短缺导致创新不足 | 第49-50页 |
·小结 | 第50页 |
6 创新取向的政策选择 | 第50-54页 |
·创新取向的文化贸易政策 | 第50-51页 |
·文化贸易政策的相关配套措施 | 第51-54页 |
·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全民文化水平 | 第51-52页 |
·加快改革步伐,转变政府文化管理模式 | 第52页 |
·促进专业化而非规模化,提升文化企业创新能力 | 第52-53页 |
·构建三层创新体系,提高整体创新效率 | 第53-54页 |
附录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