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 第1-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海洋功能区划理论 | 第9-12页 |
·海洋功能区划理论产生的背景 | 第9页 |
·海洋功能区划的定义 | 第9-10页 |
·国外海洋功能区划情况 | 第10-11页 |
·我国海洋功能区划的发展历程 | 第11-12页 |
·海洋功能区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海洋功能区评价的目的 | 第12-13页 |
·海洋功能区评价的意义 | 第13页 |
·海洋功能区评价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3-17页 |
·海洋功能区评价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海洋功能区评价的存在问题 | 第16-17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海洋功能区评价理论基础 | 第19-36页 |
·海洋功能区划 | 第19-21页 |
·海洋功能区划的定义及相关术语 | 第19-20页 |
·海洋功能区分类体系 | 第20-21页 |
·评价指标筛选——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 | 第21-24页 |
·经典德尔菲法 | 第21-23页 |
·派生德尔菲法 | 第23-24页 |
·评价模型理论基础 | 第24-34页 |
·决策概述 | 第24-26页 |
·多目标决策(MODM) | 第26-29页 |
·评价因子的数据规范化处理 | 第29-30页 |
·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AHP层次分析法) | 第30-34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34-36页 |
第3章 海洋功能区评价指标体系 | 第36-66页 |
·海洋功能区评价指标筛选原则 | 第36-37页 |
·海洋功能区指标体系目标层 | 第37-43页 |
·港口航运区 | 第37页 |
·渔业资源利用和养护区 | 第37-38页 |
·矿产资源利用区 | 第38-39页 |
·旅游区 | 第39页 |
·海水资源利用区 | 第39-40页 |
·海洋能利用区 | 第40-41页 |
·工程用海区 | 第41页 |
·海洋保护区 | 第41-42页 |
·特殊利用区 | 第42页 |
·保留区 | 第42-43页 |
·海洋功能区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3-66页 |
·港口航运区 | 第43-46页 |
·渔业资源利用和养护区 | 第46-50页 |
·矿产资源利用区 | 第50-52页 |
·旅游区 | 第52-54页 |
·海水资源利用区 | 第54-56页 |
·海洋能利用区 | 第56-58页 |
·工程用海区 | 第58-62页 |
·海洋保护区 | 第62-63页 |
·特殊利用区 | 第63-64页 |
·保留区 | 第64-66页 |
第4章 海洋功能区评价模型 | 第66-84页 |
·AHP法计算指标体系评价因子的权重 | 第66-82页 |
·建立分层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 | 第66-67页 |
·计算权重及一致性检验 | 第67-82页 |
·评价要素因子的量化和标准化 | 第82页 |
·海洋功能区优序评价 | 第82-84页 |
第5章 实例分析——大连市海洋功能区评价 | 第84-111页 |
·大连市概况 | 第84-86页 |
·区位条件 | 第84页 |
·海洋资源 | 第84-85页 |
·大连市海洋功能分区 | 第85-86页 |
·评价项目及因子资料搜集 | 第86-99页 |
·环境质量评价 | 第86-91页 |
·目标功能区信息采集 | 第91-99页 |
·海洋功能区评价 | 第99-111页 |
·港口区 | 第99-102页 |
·养殖区 | 第102-103页 |
·旅游区 | 第103-105页 |
·盐田区 | 第105-107页 |
·潮汐能利用区 | 第107-109页 |
·海洋自然保护区 | 第109-111页 |
结论 | 第111-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18页 |
附录A 海洋功能区评价指标专家咨询表 | 第118-130页 |
附录B matlab计算权重程序 | 第130-13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131-132页 |
致谢 | 第132-133页 |
研究生履历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