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一章 引论 | 第7-14页 |
·研究背景 | 第7-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理论意义 | 第9页 |
·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理论基础 | 第10-12页 |
·强化理论 | 第10-11页 |
·动机—分化理论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研究假设和研究思路 | 第12-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假设 | 第13页 |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定义界定 | 第14-15页 |
·师生互动 | 第14-15页 |
·诚信 | 第15页 |
·国内外关于师生互动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国外关于师生互动类型的研究 | 第15-16页 |
·国内有关师生互动类型的研究 | 第16-17页 |
·国内外关于小学生诚信观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青少年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 第17页 |
·青少年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 第17-18页 |
·青少年学生诚信观的培养 | 第18页 |
第三章 师生互动类型的界定 | 第18-24页 |
·划分师生互动类型的基本条件 | 第18-20页 |
·新框架下师生互动类型的划分 | 第20-21页 |
·师生互动各类型的特点 | 第21-22页 |
·新分类的优势 | 第22-24页 |
第四章 师生互动类型与学生诚信观形成之间关系的案例分析及结论 | 第24-41页 |
·师生互动类型与学生诚信观形成之间关系的案例分析 | 第24-40页 |
·师权型师生互动与小学生诚信观形成之间关系的案例分析 | 第25-36页 |
·生权型师生互动与小学生诚信观形成之间关系的案例分析 | 第36-38页 |
·平等型师生互动与小学生诚信观形成之间关系的案例分析 | 第38-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第五章 对策及建议 | 第41-46页 |
·小学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变师权型师生互动和生权型师生互动为平等型师生互动 | 第41-43页 |
·重视小学生错误行为的矫正,积极发挥平等型师生互动的影响作用 | 第43-44页 |
·在教师与低年级小学生互动的过程当中,要积极发挥教师的行为示范作用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附录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