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交错桁架体系抗震性能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22页 |
·引言 | 第7页 |
·交错桁架结构体系的产生及特点 | 第7-14页 |
·交错桁架结构体系的组成 | 第8-11页 |
·交错桁架结构体系的特点 | 第11-14页 |
·交错桁架结构体系的研究进展 | 第14-21页 |
·国外理论的研究情况 | 第14-19页 |
·国内理论的研究情况 | 第19-21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结构抗震分析理论和方法 | 第22-31页 |
·概述 | 第22页 |
·地震作用的特点以及抗震设防的目标 | 第22-25页 |
·地震作用的特点 | 第22-23页 |
·抗震设计目标及方法 | 第23-25页 |
·高层钢结构抗震设计的一般原则 | 第25-26页 |
·结构抗震设计理论 | 第26-31页 |
·静力弹性理论 | 第26-27页 |
·反应谱分析理论 | 第27-29页 |
·动力时程分析理论 | 第29-30页 |
·随机地震作用分析方法 | 第30-31页 |
第三章 交错桁架结构体系的反应谱分析 | 第31-48页 |
·引言 | 第31页 |
·振型分解反应谱理论的基本原理 | 第31-34页 |
·抗震设计反应谱 | 第34-36页 |
·研究分析的实现方法 | 第36页 |
·交错桁架地震反应谱分析 | 第36-43页 |
·设计算例的基本特征 | 第36-38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38-43页 |
·不同空腹节间长度的交错桁架地震反应谱分析 | 第43-47页 |
·设计算例的基本特征 | 第44页 |
·分析结果 | 第44-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动力时程分析方法的应用 | 第48-55页 |
·概述 | 第48-49页 |
·结构力学模型的选取 | 第49-51页 |
·层模型 | 第49页 |
·杆系模型 | 第49-50页 |
·杆系-层模型 | 第50-51页 |
·构件的恢复力模型 | 第51页 |
·地震波的选择与调整 | 第51-54页 |
·地震波的选择 | 第51-52页 |
·地震波的调整 | 第52-54页 |
·时程分析法的主要步骤 | 第54-55页 |
第五章 交错桁架结构体系动力时程分析 | 第55-76页 |
·数据准备 | 第55-56页 |
·多遇地震下抗震性能分析 | 第56-64页 |
·结构横向分析结果 | 第57-61页 |
·结构纵向分析结果 | 第61-64页 |
·不同空腹节间长度的交错桁架多遇地震时程分析 | 第64-67页 |
·罕遇地震下结构横向抗震性能分析 | 第67-72页 |
·弹性时程与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的比较 | 第72-7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建议与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作者简介 | 第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