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1 引言 | 第10-21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0页 |
·排土场侵蚀研究 | 第12-14页 |
·坡面侵蚀产沙理论发展 | 第14-16页 |
·土壤侵蚀模型在侵蚀产沙规律研究中的应用 | 第16-20页 |
·排土场边坡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 第20-21页 |
·深化坡面土壤侵蚀机理的研究 | 第20页 |
·加大侵蚀环境与土壤侵蚀之间关系的研究 | 第20页 |
·新技术与土壤侵蚀模型研究的结合 | 第20-21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21-25页 |
·研究区地理位置 | 第21页 |
·地形地貌 | 第21-22页 |
·气候 | 第22页 |
·土壤植被 | 第22-23页 |
·研究区土壤侵蚀情况 | 第23-24页 |
·排土场概况 | 第24-25页 |
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5-29页 |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研究方法 | 第26-28页 |
·径流小区的选设 | 第26页 |
·标准地调查内容 | 第26-27页 |
·主要观测项目 | 第27-28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4 排土场边坡水力侵蚀环境研究 | 第29-50页 |
·降雨特性与排土场边坡水力侵蚀的关系 | 第29-41页 |
·降雨量与不同排弃年限排土场边坡土壤侵蚀关系 | 第29-34页 |
·降雨侵蚀力与不同排弃年限排土场边坡土壤侵蚀关系 | 第34-38页 |
·降雨强度与不同排弃年限排土场边坡土壤侵蚀的关系 | 第38-41页 |
·不同排弃年限岩土物理性质的变化研究 | 第41-44页 |
·排土场岩土物理性质的变化研究 | 第41页 |
·排土场边坡土壤颗粒组成 | 第41-43页 |
·排土场边坡土壤特性与土壤侵蚀的关系 | 第43-44页 |
·排土场植被演替与侵蚀产沙研究 | 第44-48页 |
·自然恢复情况下排土场边坡植被的变化研究 | 第44页 |
·人为干扰情况下排土场边坡植被的变化研究 | 第44-45页 |
·植被演替规律 | 第45-47页 |
·植被与不同排土场边坡土壤侵蚀的关系 | 第47-48页 |
·不同排弃年限排土场边坡土壤侵蚀规律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5 基于不同排弃年限的排土场侵蚀产沙模拟 | 第50-77页 |
·WEPP 模型的结构和基本原理 | 第51-58页 |
·WEPP 模型结构 | 第51-52页 |
·WEPP 模型的功能模块 | 第52-54页 |
·WEPP 模型的基本原理 | 第54-58页 |
·WEPP 数据输入及参数确定 | 第58-66页 |
·气候参数 | 第58页 |
·土壤参数 | 第58-60页 |
·植被参数 | 第60-63页 |
·WEPP 模型参数率定方法 | 第63-64页 |
·参数在排土场坡面侵蚀模拟中的验证 | 第64-66页 |
·基于WEPP 模型模拟不同情形下的排土场的土壤侵蚀 | 第66-74页 |
·不同降水情况下排土场侵蚀产沙变化 | 第66-73页 |
·不同土壤条件下排土场侵蚀产沙变化 | 第73-74页 |
·侵蚀环境与排土场侵蚀产沙变化规律研究 | 第74-76页 |
·侵蚀影响因子情景的建立 | 第74-75页 |
·排土场边坡植被变化对径流侵蚀的影响 | 第75-76页 |
·小结 | 第76-77页 |
6 结论 | 第77-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作者简介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