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IMULINK的变频调速起升机构动载的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现代变频调速技术的发展 | 第9-10页 |
·SPWM控制方法的选用 | 第10页 |
·问题的引出 | 第10-11页 |
·本章小结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变频调速电机模型的建立 | 第12-23页 |
·基于 SIMULINK的变频调速系统的仿真 | 第12页 |
·正弦脉宽调制(SPWM)变频调速原理 | 第12-14页 |
·异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与仿真模型 | 第14-17页 |
·系统模型分析及参数设置 | 第17-18页 |
·电动机变频调速的机械特性 | 第18-21页 |
·电动机变频调速与原拖动系统调速的机械特性比较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23-27页 |
·起重机械的组成及负载特点 | 第23-24页 |
·起重机械的组成 | 第23-24页 |
·起重机械的负载特点 | 第24页 |
·计算假定 | 第24-25页 |
·力学模型及等效系统的建立 | 第25-26页 |
·力学模型 | 第25页 |
·等效扭振系统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四章 起升机构运动分析和微分方程的建立 | 第27-33页 |
·运动分析 | 第27-30页 |
·起升预备阶段 | 第27页 |
·重物离地起升阶段 | 第27页 |
·重物离地阶段 | 第27-28页 |
·起升制动阶段 | 第28-29页 |
·下降起动阶段 | 第29-30页 |
·下降制动阶段 | 第30页 |
·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五章 计算参数的确定 | 第33-43页 |
·转动惯量和当量转动惯量 | 第33-36页 |
·转动惯量 | 第33-35页 |
·当量转动惯量 | 第35-36页 |
·刚度及当量刚度 | 第36-38页 |
·轴的刚度 | 第36-37页 |
·联轴器的刚度 | 第37-38页 |
·钢丝绳的刚度 | 第38页 |
·当量力矩 | 第38-39页 |
·阻尼及当量阻尼 | 第39-40页 |
·弹性联轴器的阻尼 | 第39页 |
·钢丝绳阻尼及当量阻尼 | 第39-40页 |
·制动器制动力矩 | 第40-41页 |
·电力制动阶段 | 第40-41页 |
·制动器起动阶段 | 第41页 |
·机械制动阶段 | 第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六章 数值方法与计算机仿真 | 第43-49页 |
·数值方法 | 第43-47页 |
·纽马克积分法 | 第44-45页 |
·预报校正法 | 第45-47页 |
·计算机仿真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七章 起升机构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49-67页 |
·原始参数 | 第49-50页 |
·计算参数 | 第50-51页 |
·仿真结果 | 第51-63页 |
·离地起升响应曲线图 | 第51-54页 |
·起升制动响应曲线图 | 第54-56页 |
·下降起动响应曲线图 | 第56-59页 |
·下降制动响应曲线图 | 第59-63页 |
·实测动载响应 | 第63-65页 |
·结果分析 | 第65-66页 |
·本文存在的不足及说明 | 第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69页 |
展望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