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前言 | 第9-10页 |
·部分阻燃剂的介绍 | 第10-14页 |
·金属氢氧化物阻燃剂及其阻燃机理 | 第10-11页 |
·硅系阻燃剂及其阻燃机理 | 第11-14页 |
·氨基硅油(amino silicone oil) | 第12-13页 |
·蒙脱土(Montmorillonite) | 第13-14页 |
·塑料燃烧性能的测试方法 | 第14-17页 |
·氧指数试验(Oxygen Index) | 第14-15页 |
·UL-94可燃性试验(UL94 Flammability Test) | 第15-17页 |
·尼龙/蒙脱土阻燃复合材料的研究近况 | 第17-18页 |
·本论文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1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1-27页 |
·原料 | 第21页 |
·有机蒙脱土(OMMT)的制备 | 第21-22页 |
·有机蒙脱土一的制备 | 第21-22页 |
·有机蒙脱土二的制备 | 第22页 |
·主要设备和仪器 | 第22-23页 |
·阻燃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23-24页 |
·工艺流程 | 第23页 |
·熔融插层共混法制备阻燃复合材料 | 第23页 |
·注塑试样的制备 | 第23-24页 |
·测试与表征 | 第24-27页 |
·极限氧指数的测定 | 第24页 |
·拉伸强度 | 第24页 |
·弯曲性能测试 | 第24页 |
·缺口冲击强度的测定 | 第24-25页 |
·X-射线衍射 | 第25页 |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 第25页 |
·热重(TGA) | 第25页 |
·透射电镜(TEM) | 第25页 |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25-26页 |
·垂直燃烧试验 | 第26页 |
·扫描电镜(SEM) | 第26-27页 |
3 PA6/OMMT-1/常规阻燃剂复合材料的研究 | 第27-47页 |
·前言 | 第27页 |
·PA6/OMMT-1/常规阻燃剂的配方组成 | 第27-2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8-45页 |
·X射线衍射 | 第28-32页 |
·蒙脱土和有机蒙脱土的X射线衍射 | 第28-29页 |
·阻燃复合材料表层的X射线衍射图 | 第29-30页 |
·阻燃复合材料芯层的X射线衍射图 | 第30-32页 |
·力学性能 | 第32-34页 |
·拉伸强度 | 第32-33页 |
·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 | 第33-34页 |
·缺口冲击强度 | 第34页 |
·极限氧指数 | 第34-35页 |
·垂直燃烧试验结果 | 第35-37页 |
·TGA | 第37-41页 |
·蒙脱土和有机蒙脱土的TGA | 第37-38页 |
·阻燃复合材料的TGA | 第38-41页 |
·傅立叶变换红外线光谱(FT-IR) | 第41-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4 PA6/OMMT/ASO阻燃复合材料的研究 | 第47-71页 |
·前言 | 第47页 |
·PA6/OMMT/ASO阻燃复合材料的配方组成 | 第47-48页 |
·PA6/OMMT/ASO阻燃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 第48-69页 |
·TEM | 第49-50页 |
·力学性能 | 第50-56页 |
·拉伸强度 | 第50-52页 |
·阻燃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 | 第52-54页 |
·缺口冲击强度 | 第54-56页 |
·阻燃性能 | 第56-69页 |
·极限氧指数 | 第56-58页 |
·氧指数测试后的残炭形貌 | 第58-60页 |
·垂直燃烧试验结果 | 第60-61页 |
·TGA | 第61-63页 |
·氧指数试验后炭质残留物的形貌 | 第63-64页 |
·炭质残留物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图 | 第64-66页 |
·阻燃复合材料炭质残留物的XPS | 第66-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1页 |
5 PA6/OMMT/ASO/MH阻燃复合材料的研究 | 第71-87页 |
·前言 | 第71页 |
·PA6/OMMT/ASO/MH阻燃复合材料的配方组成 | 第71-72页 |
·PA6/OMMT/ASO/MH阻燃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 第72-85页 |
·TEM | 第72-75页 |
·力学性能 | 第75-78页 |
·拉伸强度 | 第75-77页 |
·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 | 第77页 |
·缺口冲击强度 | 第77-78页 |
·阻燃性能 | 第78-85页 |
·LOI | 第78-80页 |
·氧指数测试时的燃烧现象 | 第80-81页 |
·垂直燃烧试验结果 | 第81-83页 |
·TGA | 第83-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7-89页 |
·总结 | 第87页 |
·展望 | 第87-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