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乙型肝炎药物治疗 | 第10-11页 |
·抗病毒治疗 | 第10-11页 |
·免疫调节治疗 | 第11页 |
·中医药治疗 | 第11页 |
·珠子肝泰胶囊简介 | 第11-15页 |
·组成功效 | 第11-14页 |
·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 | 第14页 |
·存在问题 | 第14-15页 |
·分散片的研究 | 第15-17页 |
·分散片的处方特点 | 第15-16页 |
·原料药 | 第15页 |
·选择适宜辅料 | 第15-16页 |
·分散片的制备工艺 | 第16-17页 |
·药物与亲水性辅料共同研磨 | 第16-17页 |
·崩解剂的加入方法 | 第17页 |
·硬度控制 | 第17页 |
·分散片的质量控制要求 | 第17页 |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珠子肝泰分散片提取工艺研究 | 第18-27页 |
·试验材料和仪器 | 第18-19页 |
·试验仪器 | 第18-19页 |
·试验材料 | 第19页 |
·试验方法 | 第19-21页 |
·珠子草提取工艺的考察 | 第19-20页 |
·正交试验设计 | 第19-20页 |
·干膏量的测定 | 第20页 |
·最佳工艺验证试验 | 第20页 |
·其余三味药的提取工艺优化 | 第20-21页 |
·正交试验设计 | 第20页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20页 |
·样品检测 | 第20-21页 |
·最佳工艺验证试验 | 第2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1-25页 |
·珠子草提取工艺的确定 | 第21-23页 |
·正交试验结果 | 第21-23页 |
·最佳工艺验证试验结果 | 第23页 |
·其余三味药提取工艺的确定 | 第23-25页 |
·正交试验结果 | 第23-25页 |
·最佳工艺验证试验结果 | 第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珠子肝泰分散片处方筛选研究 | 第27-36页 |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27-28页 |
·试验仪器 | 第27页 |
·试验材料 | 第27-28页 |
·试验方法 | 第28-31页 |
·处方辅料的选择 | 第28-29页 |
·填充剂种类的选择 | 第28页 |
·粘合剂的选择 | 第28-29页 |
·助流剂的的选择 | 第29页 |
·润滑剂的的选择 | 第29页 |
·崩解剂的选择与组合 | 第29页 |
·原辅料的粒度 | 第29页 |
·处方的优化设计 | 第29-30页 |
·分散片的制备 | 第30页 |
·分散均匀性检测 | 第30页 |
·溶出度的测定 | 第30页 |
·稳定性研究 | 第30-3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1-34页 |
·处方优选正交试验结果 | 第31-32页 |
·处方的确定 | 第32页 |
·验证试验结果 | 第32-33页 |
·稳定性试验结果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四章 珠子肝泰分散片中甘草酸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36-43页 |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36页 |
·试验仪器 | 第36页 |
·试验材料 | 第36页 |
·试验方法 | 第36-38页 |
·色谱条件 | 第37页 |
·专属性 | 第37页 |
·线性范围 | 第37页 |
·精密度 | 第37页 |
·准确度 | 第37-38页 |
·溶液稳定性 | 第38页 |
·样品含量测定 | 第3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2页 |
·专属性 | 第38-39页 |
·线性范围 | 第39-40页 |
·精密度 | 第40页 |
·准确度 | 第40-41页 |
·稳定性 | 第41页 |
·样品含量测定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珠子肝泰分散片中鞣云实精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43-52页 |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43页 |
·试验仪器 | 第43页 |
·试验材料 | 第43页 |
·试验方法 | 第43-46页 |
·色谱条件 | 第43-45页 |
·专属性 | 第45页 |
·线性范围 | 第45页 |
·精密度 | 第45-46页 |
·准确度 | 第46页 |
·溶液稳定性 | 第46页 |
·重现性 | 第46页 |
·样品含量测定 | 第4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1页 |
·专属性 | 第46-47页 |
·线性范围 | 第47-48页 |
·精密度 | 第48页 |
·准确度 | 第48-49页 |
·溶液稳定性 | 第49页 |
·重现性 | 第49页 |
·样品含量测定 | 第49-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5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