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4页 |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 第9-13页 |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结构、性质 | 第9页 |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应用概况 | 第9-10页 |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合成方法 | 第10-13页 |
·直接酯化法 | 第10-11页 |
·酯交换法 | 第11页 |
·酰氯法 | 第11-12页 |
·酶催化法 | 第12-13页 |
·固体超强酸 | 第13-23页 |
·固体超强酸的分类 | 第13-16页 |
·负载卤素的固体超强酸 | 第13-14页 |
·SO_4~(2-) /WxOy 型固体超强酸 | 第14页 |
·杂多酸固体超强酸 | 第14页 |
·负载金属氧化物的固体超强酸 | 第14-15页 |
·沸石超强酸 | 第15页 |
·无机盐复配而成的固体超强酸 | 第15页 |
·复合固体超强酸 | 第15页 |
·稀土固体超强酸 | 第15页 |
·分子筛固体超强酸 | 第15-16页 |
·几种常用的固体超强酸的制备方法 | 第16-18页 |
·含卤素的固体超强酸的制备 | 第16页 |
·SO_4~(2-) /M_xO_y 型固体超强酸的制备 | 第16-17页 |
·SO_4~(2-) /M_xO_y 型固体超强酸的制备条件 | 第17-18页 |
·杂多酸超强酸的制备 | 第18页 |
·负载金属氧化物的固体超强酸制备 | 第18页 |
·固体超强酸的应用 | 第18-21页 |
·酯化反应 | 第19-20页 |
·异构化反应 | 第20页 |
·烷基化反应 | 第20页 |
·脱水反应 | 第20页 |
·水合反应 | 第20-21页 |
·环化反应 | 第21页 |
·缩合反应 | 第21页 |
·选择性硝化反应 | 第21页 |
·固体超强酸的表征 | 第21-23页 |
·酸强度分析 | 第21-22页 |
·固体超强酸结构表征 | 第22-23页 |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固体超强酸的制备与表征 | 第24-37页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4-25页 |
·固体超强酸的制备 | 第25-28页 |
·SO_4~(2-)/TiO_2类催化剂(第Ⅰ类催化剂)的制备 | 第25-26页 |
·SO_4~(2-)/ZrO_2类催化剂(第Ⅱ类催化剂)的制备 | 第26页 |
·SO_4~(2-)/Zr-Al-O、SO_4~(2-)/Zr-Sn-O催化剂的制备 | 第26页 |
·SO_4~(2-)/ZrO_2催化剂的制备 | 第26页 |
·S_2O_8~(2-)/ZrO_2类催化剂(第Ⅲ类催化剂)的制备 | 第26-27页 |
·S_2O_8~(2-)/ZrO_2类催化剂的制备 | 第26-27页 |
·S_2O_8~(2-)/Zr-Al-O和S_2O_8~(2-)/Zr-Sn-O催化剂的制备 | 第27页 |
·固体超强酸的表征 | 第27-28页 |
·酸强度测定——Hammett指示剂法 | 第27页 |
·红外光谱(IR) | 第27-28页 |
·X-射线粉末衍射(XRD) | 第28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8-36页 |
·催化剂制备结果 | 第28-29页 |
·催化剂制备过程分析 | 第28页 |
·氢氧化物收率分析 | 第28-29页 |
·酸强度分析 | 第29-31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1-34页 |
·XDR分析 | 第34-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固体酸催化剂催化合成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 第37-56页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37-39页 |
·实验部分 | 第39-42页 |
·L-抗坏血酸稳定性研究 | 第39页 |
·L-抗坏血酸溶解性研究 | 第39页 |
·用DCC/DMAP催化制备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 第39页 |
·用固体酸催化剂催化制备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 第39-40页 |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结构确认及质量分析 | 第40-42页 |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红外光谱 | 第40页 |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核磁共振谱 | 第40页 |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质谱 | 第40页 |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质量指标及测定方法 | 第40-4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2-55页 |
·L-抗坏血酸溶解性分析 | 第42-43页 |
·酯化反应条件的确定 | 第43页 |
·固体酸催化剂催化合成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实验过程 | 第43页 |
·反应后处理与精制过程分析 | 第43-44页 |
·固体酸催化剂催化合成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分析 | 第44-50页 |
·不同催化剂合成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研究 | 第44-45页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45-47页 |
·不同原料比的影响 | 第47-48页 |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48-50页 |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表征 | 第50-55页 |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50-51页 |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核磁共振谱分析 | 第51-52页 |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质谱分析 | 第52-53页 |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质量指标 | 第53-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