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广域测量系统的电力系统阻尼控制与监视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7页 |
| ·本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 ·低频振荡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 ·低频振荡的分析方法 | 第15-16页 |
| ·阻尼控制器设计 | 第16-18页 |
| ·WAMS为稳定控制带来的新契机 | 第18-24页 |
| ·WAMS系统简介 | 第18页 |
| ·WAMS系统在国际上的应用 | 第18-20页 |
| ·WAMS系统在我国的应用 | 第20-24页 |
| ·WAMS在低频振荡监控上的应用 | 第24-26页 |
| ·已有应用成果 | 第24-25页 |
| ·亟需解决的问题 | 第25-26页 |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6-28页 |
| ·参考文献 | 第28-37页 |
| 第二章 广域阻尼信号的可控性和可观性分析 | 第37-64页 |
| ·引言 | 第37-38页 |
| ·电力系统特征值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38-41页 |
| ·广域阻尼信号的评价标准 | 第41-44页 |
| ·扩展留数比的定义 | 第41-42页 |
| ·基于测试信号法的扩展留数比计算 | 第42-44页 |
| ·本地阻尼信号与广域阻尼信号的性能比较 | 第44-62页 |
| ·支路功率200MW工况 | 第45-51页 |
| ·支路功率100MW工况 | 第51-56页 |
| ·支路功率-100MW工况 | 第56-61页 |
| ·三种工况下的分析比较 | 第61-62页 |
| ·本章小节 | 第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 第三章 基于广域信号的SVC低频振荡附加控制器 | 第64-81页 |
| ·引言 | 第64页 |
| ·广域阻尼控制框架 | 第64-65页 |
| ·基于广域信号的SVC附加阻尼控制 | 第65-79页 |
| ·SVC辅助控制的原理 | 第65-67页 |
| ·Kundur四机系统算例 | 第67-74页 |
| ·新英格兰系统算例 | 第74-79页 |
| ·本章小结 | 第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 第四章 基于广域信号的柔性直流输电附加阻尼控制 | 第81-94页 |
| ·引言 | 第81页 |
| ·柔性直流输电的技术特点及应用场合 | 第81-82页 |
| ·柔性直流输电的稳态和动态模型 | 第82-85页 |
| ·柔性直流输电的基本结构原理 | 第82-83页 |
| ·PSS/E中柔性直流输电的潮流计算 | 第83-84页 |
| ·PSS/E中柔性直流输电的动态模型 | 第84-85页 |
| ·柔性直流输电广域附加阻尼控制 | 第85-92页 |
| ·广域阻尼控制器设计 | 第85-88页 |
| ·时域仿真验证 | 第88-92页 |
| ·本章小节 | 第92页 |
| ·参考文献 | 第92-94页 |
| 第五章 基于广域信号的直流模糊阻尼控制器 | 第94-104页 |
| ·引言 | 第94页 |
| ·滑模控制设计原理 | 第94-97页 |
| ·广域 HVDC模糊滑模控制器设计 | 第97-99页 |
| ·实例分析 | 第99-102页 |
| ·仿真实现 | 第99页 |
| ·阻尼分析 | 第99-100页 |
| ·时域仿真分析 | 第100-102页 |
| ·本章小节 | 第10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2-104页 |
| 第六章 基于广域信号的时滞稳定控制器设计 | 第104-116页 |
| ·引言 | 第104页 |
| ·计及广域时滞和干扰的电力系统模型 | 第104-106页 |
| ·广域时滞系统的稳定控制 | 第106-108页 |
| ·时滞稳定性定理 | 第106-107页 |
| ·基于 PSO算法的参数优化求解 | 第107-108页 |
| ·时滞稳定控制器的综合设计 | 第108-111页 |
| ·实验系统分析 | 第108-110页 |
| ·系统模型降阶 | 第110-111页 |
| ·控制器设计效果验证 | 第111-114页 |
| ·不同工况下控制器效果 | 第111-113页 |
| ·不同时滞下控制器效果 | 第113-114页 |
| ·结论 | 第11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4-116页 |
| 第七章 基于广域信号的区域间低频振荡监视 | 第116-151页 |
| ·引言 | 第116页 |
| ·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监控系统结构 | 第116-117页 |
| ·电力系统低频振荡在线辨识方法 | 第117-126页 |
| ·ESPRIT方法 | 第118-122页 |
| ·Prony方法 | 第122-123页 |
| ·AR方法模态辨识 | 第123-124页 |
| ·FFT方法 | 第124-125页 |
| ·子空间方法 | 第125-126页 |
| ·在线辨识算法综合分析 | 第126-140页 |
| ·在线辨识算法的普适要求 | 第126-127页 |
| ·辨识模型定阶 | 第127-137页 |
| ·噪声污染下信号的辨识 | 第137-139页 |
| ·辨识信号窗长度的讨论 | 第139-140页 |
| ·华东电网低频振荡模式辨识分析 | 第140-147页 |
| ·华东福建联网低频振荡特征值分析 | 第140-141页 |
| ·无噪声信号辨识 | 第141-144页 |
| ·噪声污染下的信号辨识 | 第144-1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47-1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8-151页 |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51-153页 |
| ·全文总结 | 第151-152页 |
| ·研究工作展望 | 第152-153页 |
| 附录 | 第153-155页 |
| A: 4机2区域系统 | 第153-154页 |
| B: 新英格兰10机39节点系统 | 第154-155页 |
| 致谢 | 第155-156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