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24页 |
·课题背景和意义 | 第9-17页 |
·我国建筑能耗现状 | 第9页 |
·建筑围护传热对空调采暖能耗影响很大 | 第9-10页 |
·用动态模拟方法研究建筑围护传热的必要性 | 第10-11页 |
·建筑围护中楼地和热桥传热日益重要 | 第11-16页 |
·建筑模拟程序对楼地和热桥传热的模拟存在不足 | 第16-17页 |
·楼地和热桥传热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楼地文献回顾 | 第17-19页 |
·模拟程序中的楼地模型回顾 | 第19-20页 |
·热桥文献回顾 | 第20-21页 |
·模拟程序中的热桥模型回顾 | 第21页 |
·论文目标、研究思路、主要内容 | 第21-24页 |
·论文目标和研究思路 | 第21-23页 |
·论文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第2章 楼地传热计算方法研究 | 第24-52页 |
·楼地传热过程的分解 | 第24-25页 |
·第一个传热过程计算方法研究 | 第25-41页 |
·外表面温度影响下楼地传热物理现象分析 | 第26-34页 |
·楼地内表面热量计算方法 | 第34-41页 |
·第二个传热过程计算方法研究 | 第41-47页 |
·内表面温度影响下楼地传热物理现象分析 | 第42-43页 |
·楼地内表面热量计算方法 | 第43-47页 |
·第三个传热过程计算方法研究 | 第47页 |
·楼地传热计算方法的验证 | 第47-49页 |
·集成到动态建筑能耗模拟程序中 | 第49-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3章 热桥传热计算方法研究 | 第52-75页 |
·热桥传热过程的分解 | 第52-54页 |
·第一个传热过程计算方法研究 | 第54-62页 |
·外扰影响下热桥传热物理现象分析 | 第54-57页 |
·热桥内表面热流计算方法 | 第57-62页 |
·第二个传热过程计算方法研究 | 第62-68页 |
·内扰影响下热桥传热物理现象分析 | 第62-65页 |
·热桥内表面热流计算方法 | 第65-68页 |
·热桥传热计算方法的验证 | 第68-72页 |
·集成到动态建筑能耗模拟程序中 | 第72-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4章 楼地和热桥区域确定方法、动态数据库建立方法 | 第75-94页 |
·楼地区域确定方法 | 第75-79页 |
·楼地动态数据库建立方法 | 第79-81页 |
·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 | 第79-80页 |
·计算结果输出形式 | 第80页 |
·楼地动态数据库形式 | 第80-81页 |
·热桥区域确定方法、动态数据库建立方法 | 第81-93页 |
·我国主要建筑结构体系 | 第81-83页 |
·外墙与窗户连接处热桥 | 第83-86页 |
·外墙与外墙连接处热桥 | 第86-88页 |
·外墙与内墙连接处热桥 | 第88-90页 |
·外墙与楼板连接处热桥 | 第90-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第5章 实例分析 | 第94-119页 |
·实例1-独立式别墅建筑 | 第94-108页 |
·建筑模型 | 第94-96页 |
·楼地传热 | 第96-103页 |
·热桥传热 | 第103-108页 |
·实例2-板式多层住宅建筑 | 第108-117页 |
·建筑模型 | 第108-110页 |
·楼地传热 | 第110-113页 |
·热桥传热 | 第113-1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17-119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9-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4页 |
致谢 | 第124-125页 |
附录A 关于土层热物性和大地表面温度的探讨 | 第125-129页 |
A.1 土层热物性 | 第125-128页 |
A.2 大地表面温度 | 第128-129页 |
附录B 正弦波边界输入下传热问题的求解 | 第129-131页 |
附录C 动态有限差分法程序简介 | 第131-132页 |
附录D 楼地动态数据库举例 | 第132-136页 |
附录E 热桥动态数据库举例 | 第136-145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45-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