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权研究--我国物权立法的继受与创新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10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一、居住权的源起 | 第11-13页 |
| 二、大陆法系及英美法系主要国家对于居住权的继受 | 第13-21页 |
| (一) 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对于居住权的继受 | 第13-19页 |
| 1、法国 | 第13-14页 |
| 2、意大利 | 第14-15页 |
| 3、德国 | 第15-17页 |
| 4、瑞士 | 第17-19页 |
| (二) 英美法系主要国家对于居住权的继受 | 第19-21页 |
| 1、英国 | 第19-20页 |
| 2、美国 | 第20-21页 |
| 三、我国设立居住权制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 第21-37页 |
| (一) 我国设立居住权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 第21-33页 |
| 1、从保护弱势群体的角度分析 | 第22-28页 |
| 2、从完善物权法的角度分析 | 第28-30页 |
| 3、从与其他法律制度相比较的角度分析 | 第30-33页 |
| (二) 我国设立居住权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 第33-37页 |
| 1、我国设立居住权制度的合理性 | 第33-36页 |
| 2、我国设立居住权制度的现实可能性 | 第36-37页 |
| 四、我国设立居住权制度的具体设想 | 第37-55页 |
| (一) 立法中居住权概念的界定及分析 | 第37-42页 |
| (二) 关于居住权取得方式的具体设想 | 第42-46页 |
| 1、意定取得 | 第42-44页 |
| 2、法定取得 | 第44-45页 |
| 3、时效取得 | 第45-46页 |
| (三) 关于居住权人权利和义务的具体设想 | 第46-52页 |
| (四) 关于居住权消灭的具体设想 | 第52-55页 |
| 结语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 后记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