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 引言 | 第7-8页 |
| 一、亚里士多德对逻辑问题的形式表述 | 第8-14页 |
| (一) 第一次使用词项变元 | 第8-9页 |
| (二) 三段论的表述 | 第9-13页 |
| 1. 亚里士多德对三段论的表述 | 第9-10页 |
| 2. 传统逻辑对三段论的表述 | 第10-11页 |
| 3. 亚里士多德三段论与传统三段论在表述方面的区别 | 第11-12页 |
| 4. 三段论格的表述 | 第12-13页 |
| (三) 处理模态逻辑中,第一次使用命题变元 | 第13-14页 |
| 二、弗雷格构造的形式化语言 | 第14-33页 |
| (一) 莱布尼茨的设想 | 第14-16页 |
| (二) 弗雷格的工作 | 第16-28页 |
| 1. 弗雷格对形式语言的构造 | 第16-26页 |
| 2. 弗雷格的形式化公理系统 | 第26-28页 |
| (三) 弗雷格的贡献 | 第28-33页 |
| 1. 引入“”符号 | 第28-29页 |
| 2. 引入函数和自变元的思想 | 第29-33页 |
| 三、一阶逻辑的语言 | 第33-64页 |
| (一) 命题逻辑的语言 | 第33-50页 |
| 1. 原子命题 | 第33-39页 |
| 2. 合取式、析取式和否定式 | 第39-44页 |
| 3. 条件句和双条件句 | 第44-47页 |
| 4. 一个命题语言L_0 | 第47-50页 |
| (二) 狭谓词逻辑的语言 | 第50-64页 |
| 1. 量化 | 第50-53页 |
| 2. 个体词、谓词 | 第53-59页 |
| 3. 一个一阶逻辑的语言L_1 | 第59-64页 |
| 结语 | 第64-65页 |
| 注释 | 第65-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