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北部古中央隆起带深层构造研究及基底岩性预测
| 绪论 | 第1-11页 |
| ·国内外相关理论发展现状 | 第6-8页 |
| ·研究区勘探概况 | 第8-9页 |
|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技术手段 | 第9-10页 |
|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区域概况 | 第11-15页 |
| ·区域构造背景 | 第11-12页 |
| ·区域地质特征 | 第12-15页 |
| 第二章 构造特征分析 | 第15-56页 |
| ·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 第15-25页 |
| ·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及构造图的编制 | 第25-33页 |
| ·古中央隆起带的构造特征 | 第33-45页 |
| ·地层超覆圈闭 | 第45-56页 |
| 第三章 古中央隆起带的构造演化 | 第56-70页 |
| ·古隆起的性质 | 第56-58页 |
| ·构造沉降史分析 | 第58-62页 |
| ·地层剥蚀量的恢复 | 第62-66页 |
| ·构造发育史分析 | 第66-70页 |
| 第四章 基底岩性预测 | 第70-77页 |
| ·基底形成的地球动力学环境 | 第70页 |
| ·盆地基底岩性概况 | 第70-71页 |
| ·基底岩性预测 | 第71-77页 |
| 第五章 有利勘探区带预测 | 第77-80页 |
| ·天然气聚集规律 | 第77-78页 |
| ·有利勘探区带分析 | 第78-80页 |
| 结论 | 第80-81页 |
| 致谢 | 第81-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 附图 | 第84-114页 |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114-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