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现状及趋势 | 第10-11页 |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需求 | 第11-12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组织结构 | 第12-14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2-13页 |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煤矿甲烷监控系统的组成结构与监控分站的功能需求分析 | 第14-30页 |
·煤矿甲烷监控系统组成结构 | 第14-16页 |
·系统概述 | 第14页 |
·系统主要功能及特点 | 第14-15页 |
·系统组成结构 | 第15-16页 |
·系统井下组成设备及功能 | 第16-22页 |
·系统井下组成部分 | 第16-17页 |
·KJ350-F 型监控分站 | 第17-18页 |
·KJ350-J 型传输接口 | 第18页 |
·KDW660/18 矿用隔爆兼本安型多路不间断本安电源 | 第18-19页 |
·GJC4(1)型矿用甲烷传感器 | 第19页 |
·GKT3L(1)型矿用设备开停传感器 | 第19页 |
·GUY10(1)型矿用水位传感器 | 第19-20页 |
·GWD50 型矿用温度传感器 | 第20页 |
·GFT50/42 型风筒风量开关传感器 | 第20页 |
·GFK30(1)型矿用风门开闭状态传感器 | 第20页 |
·KTG113 型矿用本安数据光端机 | 第20-21页 |
·DG1.5/127 型远程断电器 | 第21页 |
·JHH4 型矿用本安电路用接线盒 | 第21页 |
·KJ350-Z 型信号转换器 | 第21页 |
·KXH18 矿用本安型声光报警器 | 第21页 |
·FYF3 型遥控发送器 | 第21-22页 |
·监控分站功能需求分析 | 第22-29页 |
·监控分站简介 | 第22页 |
·监控分站的功能概要 | 第22-23页 |
·监控分站的功能分析 | 第23-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煤矿甲烷监控分站的总体设计 | 第30-45页 |
·分站的硬件设计 | 第30-39页 |
·概述 | 第30页 |
·单片机部分 | 第30-31页 |
·液晶显示及状态指示部分 | 第31-34页 |
·电源隔离及转换部分 | 第34-36页 |
·RS485 通讯部分 | 第36-39页 |
·通讯协议的设计 | 第39-43页 |
·通讯概述 | 第39页 |
·通讯协议及说明 | 第39-43页 |
·分站的软件设计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煤矿甲烷监控分站的软件实现 | 第45-61页 |
·分站软件实现概述 | 第45-47页 |
·分站各功能软件的实现 | 第47-60页 |
·单片机的初始化 | 第47-50页 |
·EEPROM 的读写 | 第50-51页 |
·红外遥控解码功能 | 第51-53页 |
·串行通讯及命令解析功能 | 第53-57页 |
·分站的控制功能 | 第57-59页 |
·CRC 校验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煤矿甲烷监控分站的功能性能测试 | 第61-68页 |
·分站的主要测试项目 | 第61页 |
·分站基本功能的检测 | 第61-63页 |
·风电甲烷闭锁及甲烷超限断电功能的测试 | 第63-66页 |
·误码率测试 | 第66-67页 |
·测试结论 | 第67-68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68-70页 |
·系统结构及特点 | 第68页 |
·系统的缺陷 | 第68-69页 |
·系统的改进方向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2页 |
附录 | 第72-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