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添附的制度构造
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添附制度概述 | 第10-14页 |
第一节 添附的内涵及分类 | 第10-12页 |
第二节 添附的法律特征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添附制度的内部关系(一)——物权效力 | 第14-25页 |
第一节 添附物权效力的性质解读 | 第14-16页 |
第二节 添附是否允许私法自治的空间 | 第16-19页 |
第三节 确定所有权归属时善意与恶意的考量 | 第19-21页 |
第四节 不同类型添附的物权效力 | 第21-25页 |
第三章 添附制度的内部关系(二)——债权效力 | 第25-38页 |
第一节 不当得利请求权 | 第25-30页 |
第二节 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 | 第30-33页 |
第三节 不当得利请求权与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关系 | 第33-38页 |
第四章 添附制度的外部关系——对第三人的效力 | 第38-44页 |
第一节 添附中第三人的产生 | 第38-39页 |
第二节 添附对第三人用益物权的影响 | 第39-40页 |
第三节 添附对第三人担保物权的影响 | 第40-44页 |
第五章 我国添附制度的构建 | 第44-55页 |
第一节 构建添附制度的必要性 | 第44-48页 |
第二节 构建添附制度的可行性 | 第48-49页 |
第三节 添附制度的具体构建 | 第49-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后记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