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论 | 第9-10页 |
第一章 刑事暂缓起诉制度概述 | 第10-18页 |
·刑事暂缓起诉的涵义与特征 | 第10-12页 |
·暂缓起诉的涵义 | 第10页 |
·暂缓起诉的特征 | 第10-12页 |
·刑事暂缓起诉的性质 | 第12-13页 |
·暂缓起诉是起诉制度的延伸和发展 | 第12页 |
·暂缓起诉是一种具有教育性和惩罚性且以教育性为主的制度 | 第12-13页 |
·暂缓起诉是检察官充分有效行使自由裁量权的表现形式 | 第13页 |
·刑事暂缓起诉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 第13-18页 |
·暂缓起诉与辩诉交易的关系 | 第13-14页 |
·暂缓起诉与不起诉的关系 | 第14-16页 |
·暂缓起诉与缓刑的关系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境外刑事暂缓起诉制度比较考察 | 第18-27页 |
·刑事暂缓起诉制度产生的背景 | 第18-19页 |
·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刑事暂缓起诉制度概况 | 第19-25页 |
·德国的起诉保留制度 | 第19-21页 |
·日本的起诉犹豫和更生保护制度 | 第21-22页 |
·美国的延缓起诉制度 | 第22-23页 |
·英国的暂缓起诉制度 | 第23-24页 |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暂缓起诉制度 | 第24-25页 |
·刑事暂缓起诉制度的发展趋势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刑事暂缓起诉制度的理论依据及其功能 | 第27-36页 |
·刑事暂缓起诉制度的理论依据 | 第27-34页 |
·辩证唯物主义矛盾论和认识论——暂缓起诉制度的哲学依据 | 第27-28页 |
·冲突、交换理论及理性交换理论——暂缓起诉制度的社会学依据 | 第28-31页 |
·“心理—社会”决定论及发生认识理论——暂缓起诉制度心理学依据 | 第31-32页 |
·价值取向理论——暂缓起诉制度的法理学依据 | 第32-34页 |
·刑事暂缓起诉制度的功能 | 第34-36页 |
·过滤功能 | 第34页 |
·预防再犯功能 | 第34-35页 |
·矫治功能 | 第35-36页 |
第四章 我国刑事暂缓起诉问题的分析与制度建构 | 第36-43页 |
·我国司法实践中刑事暂缓起诉现象的分析 | 第36-38页 |
·暂缓起诉现象有一定的合理性 | 第37页 |
·暂缓起诉现象在我国目前无法律依据 | 第37-38页 |
·暂缓起诉应设置完善的监督制约机制 | 第38页 |
·刑事暂缓起诉制度的制度建构 | 第38-43页 |
·遵循的原则 | 第38-39页 |
·暂缓起诉制度构建设想 | 第39-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