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变迁与苏南小城镇近期发展研究--以常熟市为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图目录 | 第7-8页 |
表目录 | 第8-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6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城市化、农村城市化和区域城市化 | 第10页 |
·小城镇及小城镇发展 | 第10-11页 |
·制度、制度变迁及小城镇发展的相关制度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 | 第11-15页 |
·国外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 | 第11-12页 |
·国内小城镇研究的主要阶段以及研究领域 | 第12-13页 |
·与小城镇发展相关的制度研究 | 第13-14页 |
·苏南小城镇发展研究 | 第14-15页 |
·述评 | 第15页 |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小城镇发展的基本理论 | 第16-21页 |
·小城镇发展的基本规律及一般过程 | 第16-17页 |
·小城镇发展的基本规律 | 第16页 |
·小城镇发展的一般过程 | 第16-17页 |
·小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 | 第17-19页 |
·小城镇发展的动力学分析 | 第17页 |
·小城镇发展的需求要素 | 第17-18页 |
·小城镇发展的引力要素 | 第18页 |
·小城镇发展的干扰因素 | 第18页 |
·制度变迁的作用 | 第18-19页 |
·小城镇发展的整体功能 | 第19-21页 |
·在居民点体系的地位 | 第19页 |
·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 | 第19-20页 |
·对解决“三农问题”的作用 | 第20-21页 |
第三章 90年代后期以来苏南小城镇的发展态势分析 | 第21-38页 |
·苏南地区概况 | 第21-26页 |
·苏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 第21-23页 |
·苏南地区小城镇发展现状及总体特征 | 第23-26页 |
·90年代后期以来苏南小城镇的发展态势 | 第26-32页 |
·由全面铺开到重点发展 | 第26-28页 |
·小城镇职能发生转型 | 第28-29页 |
·小城镇发展动力逐渐转变 | 第29-31页 |
·镇区人口构成趋向复杂 | 第31-32页 |
·制度变迁与苏南小城镇发展的关系 | 第32-38页 |
·制度在小城镇发展中的作用 | 第32-33页 |
·制度变迁对小城镇发展的重要影响 | 第33-34页 |
·苏南地区90年代后期以来的制度变迁背景 | 第34页 |
·制度变迁在苏南小城镇发展中的实现机制 | 第34-38页 |
第四章 常熟市小城镇发展现状及总体评价 | 第38-47页 |
·案例选择与概况介绍 | 第38页 |
·常熟市小城镇发展状况 | 第38-43页 |
·等级体系 | 第38-39页 |
·空间分布形态 | 第39-40页 |
·发展动力 | 第40-42页 |
·基础设施 | 第42页 |
·人口构成 | 第42-43页 |
·常熟市小城镇发展的总体评价 | 第43-47页 |
·整体功能分析 | 第43-44页 |
·总体发展水平 | 第44-47页 |
第五章 常熟市小城镇发展的制度变迁绩效分析 | 第47-59页 |
·90年代后期以来的制度变迁及其绩效 | 第47-53页 |
·私营企业对小城镇经济的贡献 | 第47-49页 |
·乡镇合并和行政区划调整所产生的制度变迁绩效 | 第49-52页 |
·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对农村人口迁移的影响 | 第52-53页 |
·发展前景及判断依据 | 第53-55页 |
·面临的困境 | 第55-57页 |
·小城镇规模过小的长远约束 | 第55页 |
·小城镇吸引力不足 | 第55-56页 |
·要素趋利流动的双重作用 | 第56页 |
·“城市倾斜”政策的深层影响 | 第56-57页 |
·持续发展的对策:制度创新 | 第57-5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主要结论 | 第59-60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后记 | 第67-68页 |
附录 | 第68-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