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果树园艺论文--仁果类论文--苹果论文

铁载体蛋白基因(IRT1)转化八棱海棠的研究

原创性声明第1页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第3-8页
中文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1页
缩略词表第11-12页
引言第12-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30页
 1 果树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第13-15页
   ·农杆菌介导法第13-14页
   ·基因枪法第14页
   ·电激法第14页
   ·聚乙二醇(PEG)法第14-15页
 2 苹果转基因研究进展第15-20页
   ·苹果的转化体系和供受体系统第15-16页
   ·影响苹果叶片高效再生的因素第16-18页
     ·基因型对叶片再生的影响第16页
     ·外植体类型及放置方式对离体叶片再生的影响第16-17页
     ·基本培养基及激素配比对叶片再生的影响第17页
     ·其它影响因素第17-18页
   ·影响转化的因素第18-20页
     ·农杆菌菌株致毒性第18页
     ·农杆菌vir基因的活化第18-19页
     ·浸菌时间及共培养时间第19页
     ·抗生素及选择压第19-20页
   ·转基因植株的鉴定第20页
 3 SAAT系统在植物转基因中的应用第20-22页
   ·超声波法在植物遗传转化中应用第20-21页
   ·SAAT法在植物遗传转化中的应用第21-22页
 4 铁载体基因研究进展第22-30页
   ·植物的铁营养第22-24页
     ·铁对植物的作用第22-23页
     ·影响植物吸收铁的因素第23-24页
       ·土壤因子第23页
       ·植物自身因素第23-24页
   ·铁载体蛋白基因及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第24-26页
     ·H~+-ATPase酶第25页
     ·Fe(III)还原酶基因的结构与功能第25-26页
   ·铁载体IRT1基因及相关基因研究进展第26-28页
     ·IRT1基因的结构第26页
     ·IRT1基因的功能第26-27页
     ·IRT1的表达与调控第27-28页
     ·与IRT1相关的基因第28页
   ·铁载体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第28-30页
第二章 烟草超声波辅助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第30-3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0-33页
   ·材料及仪器第30-31页
     ·植物材料第30页
     ·菌株、质粒及基因性质第30-31页
     ·菌株的保存第31页
     ·仪器第31页
     ·培养基第31页
       ·烟草培养基第31页
       ·细菌培养基第31页
   ·方法第31-33页
     ·划板挑单菌落第31-32页
     ·不同超声波处理时段对农杆菌介导的影响第32页
     ·不同超声波处理时间及超声波功率对农杆菌介导的影响I第32页
     ·GUS基因瞬时表达检测第32-3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3-34页
   ·最适处理时段第33页
   ·最佳处理时间和处理功率第33-34页
 3 讨论第34-36页
第三章 八棱海棠超声波辅助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第36-4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6-38页
   ·材料及仪器第36-37页
     ·植物材料第36页
     ·菌株、质粒及基因性质第36页
     ·菌株的保存第36页
     ·仪器第36页
     ·培养基第36-37页
       ·八棱海棠培养基第36-37页
       ·细菌培养基第37页
   ·方法第37-38页
     ·划板挑单菌落第37页
     ·不同超声波处理时段对农杆菌介导的影响第37页
     ·不同超声波处理时间对农杆菌介导的影响第37页
     ·不同超声波处理强度对农杆菌介导的影响第37-38页
     ·不同外植体类型对超声波辅助介导的影响第38页
     ·GUS基因瞬时表达检测第3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8-40页
   ·最适处理时段第38页
   ·最佳处理时间第38-39页
   ·超声波处理的最适强度第39-40页
   ·最适外植体类型第40页
 3 讨论第40-42页
第四章 农杆菌介导法获得转铁载体蛋白基因(IRT1)八棱海棠株系及其检测第42-5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2-50页
   ·材料第42-46页
     ·植物材料第42-43页
     ·菌株、质粒及基因的特性第43-45页
     ·培养基与培养液第45-46页
       ·八棱海棠培养基第45页
       ·细菌培养基第45-46页
       ·GUS染色液配方第46页
   ·方法第46-50页
     ·八棱海棠的转化第46-47页
       ·农杆菌的活化第46页
       ·侵染第46页
       ·黑暗共培养第46页
       ·延时筛选第46页
       ·选择培养第46-47页
       ·抗性植株的获得第47页
     ·检测第47-50页
       ·GUS组织化学染色第47页
       ·生根检测第47页
       ·PCR扩增检测第47-49页
       ·RT-PCR检测第49-5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0-52页
   ·八棱海棠转IRT1基因植株的获得第50页
   ·GUS基因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第50-51页
   ·八棱海棠抗性植株的生根检测第51页
   ·PCR电泳检测第51页
   ·RT-PCR检测第51-52页
 3 讨论第52-55页
全文结论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4页
图版第64-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幼儿教育应使儿童幸福
下一篇:长江中下游夏季风降水“旱涝并存、旱涝急转”现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