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西部城镇土地定级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9页 |
| ·论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7页 |
| ·西部城镇土地定级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7-8页 |
|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8-9页 |
| 第二章 西部城镇土地的特征分析与定级方法探讨 | 第9-22页 |
| ·西部城镇的特征分析 | 第9-11页 |
| ·西部城镇的区位分布特征 | 第9-10页 |
| ·西部城镇的空间体系结构 | 第10-11页 |
| ·西部城镇的社会经济特征 | 第11页 |
| ·西部城镇土地定级理论基础 | 第11-18页 |
| ·西部城镇土地定级理论 | 第11-12页 |
| ·影响西部城镇土地定级因素分析 | 第12-16页 |
| ·西部城镇土地定级权重的选择 | 第16-18页 |
| ·西部城镇土地定级的方法探讨 | 第18-20页 |
| ·多因素综合评定法 | 第18-19页 |
| ·级差收益测算法 | 第19-20页 |
| ·地价分区定级法 | 第20页 |
| ·模糊综合评判对西部城镇土地定级的适用性 | 第20-22页 |
| 第三章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城镇土地定级中的应用 | 第22-38页 |
| ·模糊数学的相关概念 | 第22-27页 |
| ·模糊数学概述 | 第22-23页 |
| ·模糊子集的概念与运算 | 第23-25页 |
| ·确定隶属函数的原则和方法 | 第25-27页 |
| ·模糊综合评判 | 第27-32页 |
| ·模糊综合评判理论与现状 | 第27-28页 |
|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 第28-32页 |
|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西部城镇土地定级中的应用 | 第32-35页 |
| ·建立土地评判因素集合 | 第32-33页 |
| ·组成土地分级评语集合 | 第33页 |
| ·确定各子因素评价方法及其隶属度 | 第33-34页 |
| ·求出模糊关系矩阵R | 第34页 |
| ·确定影响土地定级因素的权重 | 第34-35页 |
| ·建立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求出评判结果 | 第35页 |
| ·模糊综合评判失效的消除 | 第35-36页 |
| ·模糊综合评判失效的概念 | 第35页 |
| ·模糊综合评判失效的消除方法 | 第35-36页 |
| ·西部城镇土地定级中几种方法的比较与验证 | 第36-38页 |
| 第四章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城镇土地定级中的实现 | 第38-48页 |
| ·概述 | 第38页 |
| ·程序系统分析 | 第38-40页 |
| ·系统目标与用户对象 | 第38-39页 |
| ·系统可行性分析 | 第39页 |
| ·需求分析 | 第39-40页 |
| ·系统设计 | 第40-42页 |
| ·功能模块设计 | 第40-41页 |
| ·模块流程 | 第41-42页 |
| ·程序系统 | 第42-48页 |
| ·开发工具的选择 | 第42页 |
| ·实现技术与方法 | 第42-44页 |
| ·程序作业流程 | 第44-48页 |
| 第五章 实例验证 | 第48-58页 |
| ·铜川新区概况 | 第48-50页 |
| ·地理位置 | 第48页 |
| ·自然环境 | 第48-49页 |
| ·新区发展及基础设施概况 | 第49页 |
| ·土地利用及规划状况 | 第49-50页 |
|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铜川新区土地定级 | 第50-56页 |
| ·定级因素体系 | 第50-51页 |
| ·特尔菲法确定对该市影响土地定级的因素因子权重 | 第51-52页 |
| ·定级评语集合 | 第52页 |
| ·隶属函数的选择 | 第52-53页 |
| ·评判单元划分 | 第53页 |
| ·运算过程举例 | 第53-56页 |
| ·例证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 ·铜川新区常规土地定级结果 | 第56-57页 |
|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常规方法的验证 | 第57-58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页 |